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日本近現代史》叢書第一卷於2006年出版,於2010年完成整套叢書出版。2006年出版的幾卷,目前已重印第16次,最晚於2010年出版的,亦已重印了第9次;這樣的再版情況甚為罕見,反映這套叢書在日本讀書界所受到的重視及歡迎程度。 叢書作者為1945年至1960年間出生的各大學相關學科教授,學術功底深厚,寫來深入淺,態度比較持平公允。 多元觀點論述,重新審視日本的近現代發展進程 《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叢書: 1、《幕末與維新》井上勝生 著 2、《民權與憲法》牧原憲夫 著 3、《日清、日俄戰爭》原田敬一 著 4、《大正民主運動》成田龍一 著 5、《從滿州事變到日中戰爭》加藤陽子 著 6、《亞洲、太平洋戰爭》吉田裕 著 7、《佔領與改革》雨宮昭一 著 8、《高速增長》武田晴人 著 9、《後戰後社會》吉見俊哉 著 10、《應該如何認識日本近現代史》岩波新書編輯部 編 第七卷《佔領與改革》: 日本的戰前、戰時不曾存在絲毫自由、平等與富足嗎?戰後不自由、不平等與貧困就都消失了嗎? 日本的憲法如何形成?它的內容是甚麼?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憲法體制是何時確立的? 佔領期的日本政府和領導人在關於體制和憲法的構想上真的沒有實現自我變革的能力嗎? 人們普遍認為,戰後日本的一系列改革,諸如制定新憲法、婦女參政權、教育民主化、農地改革、解散財閥等,都是由美國的佔領政策帶來的。但本書作者認為,日本戰前的總力戰體制已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諸如平均化、平等化和近代化等變革,而佔領改革就是在這些變革的基礎上進行的。本書即以這種獨特的視角來描述從佔領開始到1955年體制確定的日本戰後十年歷史。
前言 第1章 戰後國際體制的形成與日本的戰敗 一、總力戰體制與戰敗 二、戰後國際體系的形成 三、通往戰敗之路 第2章 非軍事化與民主化 一、佔領體制的形成 二、佔領改革的實施 三、東京審判與戰爭責任 四、民主化政策的各方面 第3章 邁向新憲法的形成 一、圍繞憲法的修改 二、美國政府與GHQ 三、GHQ的憲法草案 四、國內的各憲法草案與憲法體制的確立 第4章 政黨勢力與大眾運動 一、戰敗與日本的領導人 二、戰敗前後的政界重組 三、GHQ與開除公職 四、自由主義派與協同主義派 第5章 中道內閣的展開與自由主義派的集結 一、片山聯合內閣的時代 二、蘆田中道內閣的成立 三、冷戰與佔領政策的轉型 四、道奇路線與社會重組 第6章 戰後體制的形成 一、各種勢力的體制構想 二、一九五○年代的日本社會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大事年表
作者簡介 雨宮昭一(Shoichi Amemiya) 1944年出生於山梨縣,1973年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博士畢業,法學博士。曾擔任茨城大學教授,現任獨協大學法學部教授。專攻政治學、日本政治外交史、地方政治論。著作有《戰時戰後體制論》、《近代日本的戰爭指導》、《總力戰體制與地方自治》等。 譯者簡介 包霞琴 1990年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畢業,1999年獲得復旦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專業領域為戰後日本政治與外交、中日關係史。主要著作有《戰後日本亞洲外交》、《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主編)、《冷戰後的財界與日本外交》(合著)等。 李彥銘 2005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畢業,後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慶應大學東亞研究所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專業領域為日本政治與外交、戰後中日關係、中國對外經濟政策等。主要著作有《日中関係と日本経済界》、《現代中国政治外交の原点》(合著)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