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4771684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譚雅.克拉斯尼安斯基
|
译者 |
徐麗松 |
出版社 |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6-12-3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52 页. 21.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歌德倫、艾妲、馬丁、尼可拉斯,還有其他那些孩子們……
他們是希姆萊、戈凌、赫斯、法蘭克、波爾曼、霍斯、史沛爾、門格勒的小孩。這些孩子活在沉默中,他們的父親是罪犯,必須為當代歷史中最黑暗的年代負責。
可是歷史並不等同於他們的故事。
他們的父親罪大惡極,徹底泯滅天良。在紐倫堡大審中,面對相關指控,他們異口同聲,毫不猶豫地申辯無罪。但歷史是否記得,這些人也是為人父者?大戰結束後,在一種消除罪惡感的集體欲望中,某些人主張人民無辜,設法將納粹德國的殘暴及種族滅絕行徑完全歸咎於第三帝國的主要領導人物。至於那些受審的要人及其他許多納粹份子,為了逃脫罪責,他們會強調:「那一切都是因為希特勒……」
那麼,這本書裡談到的孩子們,他們又有什麼樣的人生歷程?他們繼承了一個共同包袱:他們的父母消滅了數以百萬計的無辜人民。他們的名字被永遠蓋上可恥的烙印。
人是否應該覺得自己必須為父母所犯的罪行負責,甚至因此感到愧疚?家庭背景在我們的年少歲月中無法挽回地形塑了我們。儘管社會上的普遍認知是父母犯的錯不該由子女背負責任,當一個人傳承到那麼可怕的包袱,他不可能不受影響。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為人父者有兩條命,自己的命和兒子的命」,「龍生龍,鳳生鳳……」那些納粹要人的孩子們後來成了什麼?他們怎麼承受那麼陰森恐怖的家庭遺產?
1940年,這群德國孩子只有 4 歲、5 歲、10 歲。他們在戰爭中備受優待,因為他們擁有愛著他們並身居高位的父親。對這些孩子來說,德國的戰敗是一場風暴,是與家人的分離,是優越生活的終結,也是親身感受希特勒主義的恐怖。當時的他們天真無辜,對父親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後來,他們逐漸瞭解了那些可怕的事實。成年後,他們中有些人譴責父輩的罪行並深感愧疚,有些卻無條件地懷念自己被全人類唾棄的戰犯父親。
本書回溯了這些孩子的經歷,記錄了他們年幼時的家庭生活與成年後的人生。1945 年以前,他們是英雄的子女,之後陡然淪為劊子手的後代。他們與父親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父輩的錯誤如何影響著後代的人生?......
在書中,作者不帶有任何個人的評判,而是客觀地展示給讀者第三帝國八位納粹軍官子女的人生。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引言
Gudrun Himmler
歌德倫.希姆萊:納粹政權的「小娃娃」
Edda Göring
艾妲.戈凌:「納粹德國尼祿皇帝的小公主」
Wolf R. Hess
沃夫.R..赫斯:活在最後一名戰犯的陰影中
Niklas Frank
尼可拉斯.法蘭克:渴求真相
Martin Adolf Bormann Jr
小馬丁.阿道夫.波爾曼:「小王儲」
Les enfants Höss
霍斯的子女:奧許維茨指揮官的下一代
Les enfants Speer
史沛爾的子女:「惡魔的工程師」的後裔
Rolf Mengele
羅夫.門格勒:「死亡天使」之子
只是德國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譚雅.克拉斯尼安斯基(Tania Crasnianski)
曾任巴黎律師團刑事律師,目前在德國、倫敦及紐約生活、創作。《納粹的孩子》是她的第一部書寫作品。
譯者簡介
徐麗松
台大外文系畢業,世紀交替之際旅居法國多年,陸續於巴黎第七大學、里昂第二大學及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修讀語言學及跨文化研究,並在法國及台灣從事英文、法文翻譯及跨界合作工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