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歐洲畫壇,正是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相互激盪的年代;這股風潮傳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最先以風景畫而發揚光大。其中著名像是堪稱美國近代藝術起源的「哈德遜河學派」。隨著工業技術及重大科學研究成果陸續出現,科學的世界觀亦成為繪畫創作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新一代的畫家們,或者師法自然,或者追求真實;而在這風起雲湧的時空交會之際,溫士洛.荷馬(Winslow Homer,1836~1910)以富有深刻情感的水彩及油畫作品,獨出一格。世界名畫家系列即將推出《荷馬》,帶領喜愛藝術的朋友們,一窺這位偉大的美國海洋畫家豐富的藝術創作之旅。 和同年代的美國浪漫派畫家相比,荷馬早年木刻插畫家生涯,鍛鍊了他對事物精確之觀察能力。儘管接受過短期的設計學院教育,荷馬大部分有關藝術方面的知識,還是靠自修及插畫工作的經驗而來。甚至在年輕的時候,荷馬就曾這麼說過:「?}我沒有老師;將來也不會有。」這句話聽起來也許正像是出自一位年少輕狂的天才畫家口中,但個性較孤僻的他,有相當漫長的歲月都是一個人隱居度過,陪伴在荷馬身邊的,只有無盡的荒野景色和少數有幸能在旁觀賞他創作過程的天真孩子。由此看來,在荷馬孤獨的身影背後,似乎隱藏著一股以繪畫表達人類向大自然挑戰的熱情與勇氣。 荷馬早年的作品不多,真正成名已是三十歲以後的事。早期著名的作品中,〈前線的俘虜〉是以描寫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高度寫實風格而聲名大噪;之後在法國為期十個月的旅程中,讓荷馬接觸到法國印象學派的畫風。不過一如早年即發出「決不師法他人」驚人宣言的他,荷馬或許從法國繪畫中習得了光線及陰影的控制技巧,可是真正讓荷馬感興趣的,卻是物體本身的呈現。從他少數遺留下來的創作思想紀錄中,荷馬認為繪畫就是「真實的再現」。在〈為嘉年華狂歡節的盛裝打扮〉畫中,荷馬以鮮豔的色彩來與黑人的皮膚作對比,透過強烈陽光反映出明亮的色階,充分展現人物與風景細緻的色澤與質感。 四十八歲那年,荷馬一個人從紐約搬到緬因州的海邊居住。獨自面對著狂風暴雨的來襲,眼前盡是大西洋一望無垠、波濤洶湧的海浪,荷馬開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系列作品—「海洋」的創作。〈八擊鐘〉描寫的是漁夫和海洋間戲劇性對抗的冒險;〈救生索〉則警告了婦人在大海中獲救的驚險。這個時候荷馬作品中的意涵已逐漸浮現,他畫中所表現的人物動態、波浪起伏、天色變幻,這一切所要表達的就是生命中最根本,也最真實的一面:人類向自然抵抗,企圖征服海洋。由於這類題材的呈現,荷馬被視為是美國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當時的評論家便指出:「在美國,沒有一位畫家能超越溫士洛.荷馬,在描繪海洋風光方面,更是無一人可出其右」。 成熟時期的荷馬,作品多以油畫及水彩為主,而主題則偏向緬因州原野景緻的描繪。荷馬的畫,是從自己「居住在叢林中」的切身感受出發;經由畫布上的色彩,將森林中的寧靜、安詳與生命動態之美感擷取下來。晚年的荷馬選擇在南方的佛羅里達、巴哈馬等地居住,此時荷馬無論在繪畫技巧及人生境界上都已達到顛峰,特別是其水彩畫作,透過筆觸及顏色的搭配,顯現水彩透明特質下的真實感。 荷馬的藝術生涯從自然主義出發,最終成為一種意識上的情感抒發。這中間的過程雖然是漫長而緩慢的,但他那種質樸、獨特,不循前人道路的創作力使其作品成為美國畫壇中的一顆閃亮明星。也許正因為他的孤獨與堅持,才使水彩畫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崇高境界,而十九世紀的美國繪畫,也因此向世界藝術主流跨進了一大步。 本書由劉其偉教授撰文,對於荷馬的生平及創作歷程加以完整介紹,並精印其木刻版畫、油畫、蝕刻銅板畫、水彩畫等百餘幅,同時對於荷馬的畫作風格變化及人物性格有詳實描述。讀者將可隨著荷馬一生的故事,體驗到藝術家追求生命力展現的清新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