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觀生死
|
|
Life and Death in Chan Contemplation |
|
|
|
|
|
|
|
|
ISBN |
9789575987275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作者 |
釋繼程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8 页. 21. |
库存量 |
本商品已絕版無法銷售 |
|
|
|
|
|
|
|
|
|
|
|
|
|
|
|
|
六道輪迴,幾番生死?
人生無常,珍惜人身,
觀心無心,觀我無我,
轉迷為悟,今生了生死!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如果不建立「了生死」的禪修目標,終日茫然,如何解開生死謎團?
《禪觀生死》是繼程法師指導法鼓山僧伽大學禪七的開示,提供建立修行目標與體系的具體方法,共分十一講:一、做好調身基本工;二、面對修行的障礙;三、老實用功打地基;四、用話頭和默照鍊心;五、立定修行的目標;六、觀生死以建立修行體系;七、無常無我破生死;八、修行的經典依據;九、禪觀智慧滅輪迴;十、珍惜修行的福報;十一、具足修行的力量。
生死雖可幡然頓悟,修行必須踏實漸進。具備大信心、大願心、大憤心,以此深心用功,不迷失方向!立定目標,解行並重,禪觀生死,不再輪迴!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生死禪關
生從何來 無始終時來
死往何去 無盡頭處去
禪修何用 解脫生死用
關上何門 生死流轉門
〈前言〉展讀內在的心經
讀懂內心的經
禪修將知識轉為智慧
打一個讀書的禪七
〈第一講〉做好調身基本工
複習,讀出書中的深意
誦經,是誦給自己聽
身體的調和是第一步
調身、調息、調心,即是用功
放下境界,回到方法
〈第二講〉面對修行的障礙
保持覺知,不受干擾
不讓煩惱覆蓋住心
不要懷疑老師和禪修方法
不要懷疑自己修行的福報
相信自己可以修行
時時用方法保持覺知
面對、接受修行過程中的障礙
〈第三講〉老實用功打地基
懺悔惡業不再犯
進禪堂前,做好身心的準備
五塵本無善惡
在生活中培植五根、五力
修行如拼圖,條件要具足
修行如蓋樓,地基要穩固
〈第四講〉用話頭和默照鍊心
不和外境對立
清楚覺知當下的因緣
用佛法化解障礙和煩惱
在生活中審察內心的動念
以生命疑情用功
提起正念覺照全身
〈第五講〉立定修行的目標
清楚整體的用功步驟
坦誠面對自己的用功程度
每個用功的過程都重要
以中觀破邪顯正
切不可模仿祖師的語言
開悟的因緣不可能重複
先有目標,再放下目標
〈第六講〉觀生死以建立修行體系
佛陀如何感受生死之苦
因怕死而求長生不老
唯物論的生死觀點
未知生焉知死的生命觀
參究生死的根本問題
破除我執,跳脫輪迴
觀因緣生滅證無我
建立修行的知識理論
〈第七講〉無常無我破生死
將死亡視為無常
生生滅滅即無常
體證無我,智慧現前
人習慣於執我、執常
對象不同,說不同法
不鑽戒律的漏洞
以八正道為生活依歸
修行是盡未來際的事
〈第八講〉修行的經典依據
禪修要解行並重
禪宗的思想基礎
著眼於整體佛教
以經典為修行指引
認識自己的身心世界
了解心本然性功能
明白身心是五蘊和合
貫通經論破迷惑
掌握心的運作方式
〈第九講〉禪觀智慧滅輪迴
人所依住的空間
知道輪迴是苦
誰在輪迴?
放下執著,解脫輪迴
如實觀三法印
中觀無我畢竟空
默照用中觀破我執
一切法無我
〈第十講〉珍惜修行的福報
人身難得今已得
人具有修行的最好條件
度化眾生的方法
相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培養福報的方法
做事歡喜,福報增長
努力用功,感恩護持
〈第十一講〉具足修行的力量
要發出離心
知苦離苦,起大疑情
面對生死輪迴
大願心度眾生
具備修行三心的力量
真正的老師
精進的大憤心
〈附錄〉護七的正確心態
內、外護對禪眾的重要性
動靜中都可禪修
護七是利他的修行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釋繼程
一九五五年生於馬來西亞,一九七八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臺灣松山寺受具足戒,並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進修。期間曾親近印順長老、星雲法師,並於聖嚴法師門下修習禪法,成為法子。
返回馬來西亞後,曾閉關一千日;出關後,活躍於大馬佛教界,曾擔任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總會長、馬來西亞佛教僧伽總會副主席等職;並創辦主持大專佛青生活營、教師佛學生活營、靜七、大專靜七、精進靜七、禪十等禪修課程。近年並前往臺、美、歐等地,指導禪修活動。
著作甚豐,約六十種,於法鼓文化出版的有開示錄:《小止觀講記》、《六妙門講記》、《百法明門論講錄》、《生活中的菩提——淨行品講錄》、《心經的智慧》、《心的鍛鍊——禪修的觀念與方法》、《練心工夫——精進禪修指引》、《禪修指要——六門教授習定論講錄》、《禪心默照》、《禪門過關》、《禪門直心》、《老實是禪》,散文:《花花世界》、《爾然小品》、《日日好日》、《船到橋頭》、《禪味六十》等,並創作現代佛曲歌詞逾百首。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