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嚴選台灣九位代表性詩人:周夢蝶(1921-2014)、鄭愁予(1933-)、葉維廉(1937-)、杜國清(1941-)、席慕蓉(1943-、莫渝(1948-)、陳義芝(1953-)、瓦歷斯.諾幹(1961-)以及陳克華(1961-),他們在台灣現代詩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50年代的鄭愁予是「現代派」的健將,他以知性與感性、古典與現代兼具的風格,示範了現代的抒情模式;而藍星詩社中,周夢蝶作品的語言與思想,塑造了強烈的個人魅力。60年代是台灣現代主義的興盛時期,創世紀詩社的葉維廉,帶動強大的現代主義思潮並有相應的創作。而笠詩社發起人之一的杜國清,也是艾略特研究專家,他的著作無論是詩或詩論,都與現代主義的觀點相互參照。70年代鄉土文學崛起,長年擔任笠詩社主編的莫渝,在創作與評論方面,都累積不少能量。80年代,一個政治解嚴的關鍵年代,社會更加開放多元,席慕蓉的《七里香》詩集造成轟動,引發「新詩大眾化」的論戰,但她始終堅持自我的時間美學;而90年代,陳義芝的創作有很大的突破,這一方面出自超越自己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也呼應社會體制鬆動的氛圍。這種來自自我與社會的雙重較勁,在陳克華身上亦可印證;從《欠砍頭詩》到《善男子》,無論以抒情詩看待或作為同志詩的範例,都足以考驗詩史的新論述。而原住民詩人瓦歷斯.諾幹,透過漢語詩作切入台灣社會,反映對原住民文化的關懷,為詩史展示不同的視野。 本書特色 嚴選九位戰後台灣詩壇前行代與中生代的佼佼者, 縱觀半世紀來的現代詩史,揭示詩中永恆的孤獨。
自序 周夢蝶詩中的孤獨與世態人情 論鄭愁予的山水詩 葉維廉詩中的童趣與自然 論杜國清的譯介〈荒原〉、詩學與近期詩集 席慕蓉詩中的時間與抒情美學 莫渝詩中的現代世界 陳義芝詩作語言與風格的新變及其意義 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的族群書寫與文化關懷 陳克華詩中的孤獨、愛與抒情表現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洪淑苓 1962年生於臺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國語日報社《古今文選》特約主編、臺大藝文中心創制主任、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訪問教授、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暨合聘教授。研究專長為民俗學、臺灣民間文學、臺灣文學、現代詩。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臺大現代詩獎、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北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等。 著有學術專書《思想的裙角──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20世紀文學名家大賞:徐志摩》、《現代詩新版圖》、《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牛郎織女研究》等,以及詩集《合婚》、《預約的幸福》、《洪淑苓短詩選》,散文集《深情記事》、《傅鐘下的歌唱》、《扛一棵樹回家》、《誰寵我,像十七歲的女生》。2016年同步出版詩論:《孤獨與美──台灣現代詩九家論》、散文集《騎在雲的背脊上》、詩集《尋覓,在世界的裂縫》與童詩集《魚缸裡的貓》。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