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331531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許瀞月
|
出版社 |
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 |
2016-09-1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臺灣館代表參展
謝德慶自1978年起,在紐約開始進行以一年為單位的行為藝術:
1978-1979 籠子
在自己搭建的籠子中,一年不說話、不能閱讀書報、不聽收音機,以及必須飲食。
1979-1980 打卡
每小時打卡一次,並拍一張大頭照,為期一年。每次打卡完,必須離開工作室。
1981-1982 戶外
一年不進入遮蔽空間,包括公車、地鐵、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
1983-1984 繩子、藝術/生活
以一條八英呎繩子,與藝術家琳達.孟塔諾綁在一起一年,兩人身體不得接觸。
1985-1986 不做藝術
一年之中,不做藝術、不讀藝術、不談藝術、不進入藝術相關場所。只有活著。
1986-1999 不發表
不公開發表藝術家的生活與藝術,為期十三年。
作者許瀞月為研究謝德慶的行為藝術,曾於2007與2011年兩度赴紐約進行深度訪談。她結合多年的藝術史與理論研究,對照杜象、達達、弗拉色斯(Fluxus)、普普藝術、觀念藝術以及最低限藝術(Minimal Art)等;同時援引丹托、德勒茲與傅科的理論,並以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卡夫卡的小說精神,以及尼采的「永恆回歸」與「權力意志」貫穿全書。
作者提出「磋商」與「轉渡」的概念──「磋商」經常發生於日常生活中,不過在藝術中不僅是價值或條件的交換,而且是以心理學的「轉渡」,成就生命間的內在關係。謝德慶選擇在五十歲生日當天,即1999年12月31日,完成第六件作品,並當眾宣佈從藝術界退休,亦即是生命意義的轉渡。 |
|
|
|
|
|
|
|
|
|
|
|
|
|
|
目錄
CHAPTER 1 行為藝術與磋商話語
行為藝術的態勢
「事件」與「永恆回歸」的態勢
參與式藝術的「磋商」
「磋商」與知識論的滑動
CHAPTER 2 母親之愛與謝德慶的成長
母親之愛與成長的家鄉
早年美術教育與思想啟蒙
早期的創作實驗─1969至1973年
CHAPTER 3 1978-1979──籠子
自訂藝術的規則
以卡夫卡為靈感
「殘酷」並非行為,而是演現的主體
施虐/受虐的磋商倫理
疆界在過程之中
「玄」的符號與壓抑的焦慮
CHAPTER 4 1980-1981──打卡
薛西弗斯神話/資本主義的奇觀/不可異化的財富
客體心靈的歇斯底里、虛擬真實的慾望,
抑或時間認知的實存
歷史意識、反歷史意識,抑或其他?
CHAPTER 5 1981-1982──戶外
回應存在哲學藝術家傑克梅第
「我(謝德慶)想作一名流浪漢」
行走的流浪地圖
CHAPTER 6 1983-1984──繩子
互為文本的「演現性」
互為主體的磋商
互讓和解、轉移交易,還是其他?
CHAPTER 7 1985-1986──不做藝術
檔案的藝術與「空」的符號關係
亞洲文化的「第三類心靈」
感知經驗的統合與感官感覺的瘋癲逃逸
CHAPTER 8 1986-1999──不發表
「不公開發表」的隱藏美
「跨」文化轉渡即磋商
生命作品與「禮物」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許瀞月
藝術史與視覺文化評論人。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現任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副教授,曾任職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於東吳大學歷史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並在2002至2003年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視覺藝術學院擔任訪問學人,以及2009至2010年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訪問學人。早年研究杜象、達達與弗拉色斯,開啟她個人對於藝術與社會文化的關懷,乃至於宇宙本體的思考。近二十年來,她為了進行田野訪談藝術工作者,行走於城市、山林與海濱部落,及島嶼之外,豐富了個人與藝術探索的生命能量。
近期著作
1999 Duchamp and the New Methods of Art History
2014 地下塊莖圖譜:安聖惠(峨冷.魯魯安)的藝術
2014 Birdman in the Sky: En Re (Kulele Ruladen) and His Craftmanship
2015 The Rhizome as Creative Act: The Art of An, Sheng-Hui (Eleng Luluan)
2016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s the Pacific’s Expansive Exchange Networks: Rahic Talif’s “The Typhoon Action Projects”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