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我們該如何詮釋中國共產黨出人意料的革命軌跡?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走上與俄國模式大相逕庭的道路?裴宜理教授認為,箇中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從革命起義到奪取政權及之後的各階段中創新地發展和部署文化資源。毛澤東、他的同志們以及其繼任者通過精巧地運用「文化置位」和「文化操控」建立其獨有的政治形態,使人們逐漸接受那曾經陌生的共產主義體系,成為熟悉的「中國特點」。在革命初期,毛澤東和黨的早期領導人曾在安源煤礦發動過一次影響深遠的工人運動,裴宜理教授以此地為案例進行分析。 安源曾被認為是「中國的小莫斯科」,其所象徵的獨特的中國革命傳統逐漸成為中國語境下「政治正確」的試金石。在當代中國學界為尋求嶄新的政治前景而就其過往的革命歷史進行爭論時,裴宜理教授對充滿爭議的中國革命傳統之意涵進行了深入分析。
譯序 vii 致讀者 xi 致謝 xv 緒論 1 1.革命預演 15 2.教導革命:1922年罷工 41 3.中國的小莫斯科 69 4.從動員群眾到軍事武裝鬥爭 109 5.築造革命傳統 135 6.毛澤東最後的征戰:淨化革命傳統 181 7.革命傳統發生變革 217 結論 249 注釋 263
作者簡介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哈佛大學亨利•羅佐夫斯基政治學講席教授、哈佛燕京學社社長。 譯者簡介 閻小駿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