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一個念佛人應有怎樣的視聽言動,應展現出何種的氣質、胸懷、性格特質?在本書中已然給出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常人難以領會的高深、枯燥、生澀的教理,藉由法師生花之筆,以直白、生動、活潑的文句,直截根源,一語道破,讓人讀即會心,心開意解。 本書大分類: .第一「人生小悟」。古云:「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紛繁世界,人生百態,娑婆萬類,在僧人眼中是如何看待的?所選諸文,皆圍繞於此,皆是法師逢源遇境之觸機所悟。 .第二「有佛一切皆美」。佛法展現在世間是怎麼樣的;世間人看待佛法,又有怎樣的疑惑。法師文章中關乎此者皆勒為一類。 .第三「唯愛能補心」。心,最靈,最妙,一切佛法依之開展,一切眾生以之成佛。本節短文聚焦於人的這顆心,讀此可知佛法是如何認識它,引導它,調御它,成就它的。 .第四「凡事正面思維」。有佛法就有辦法,在佛法為指導下,我們如何地應對、處理、成就世間萬事?關於此,法師有許多非常精彩的開示。 .第五「念佛真好」。千說萬說,不離念佛,念佛是本,淨土為歸。此節著眼於法門真諦,名號微妙,法門奇勳,現世來生,無邊利益,法師於此皆發揮得最是淋漓盡致。 .第六「僧事僧說」。對一般人來說,僧家事是神秘的,很多終還需要僧人來說,本節選文涉及到如何為僧,何者是寺,作為僧人如何學習佛法、弘揚佛法、處理各種道場事宜等等。 .第七「佛教靠我」。佛教要興盛,佛教人必須有擔當的精神,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心中自肯說這句「佛教靠我」,佛教就真的前途無量光明了。法師身上就有強烈的擔當精神,他也呼籲所有人都能振奮起這樣的精神,傳承佛法,弘揚佛法。 法師身上有彌陀的生命,但同時也有和我們一樣的凡夫的生命,正所謂「一半凡夫一半佛」。此是相對「全然凡夫全然佛」而言,善知識全然是佛,恐怕我們要因敬而畏,因畏而遠了;善知識若全然是凡夫,則他靠什麼引導眾生呢?而今法師凡夫性的一面,使我們可以親近,可以理解,可以追隨;而法師佛性的一面,乃是彌陀不可思議救度的鮮活見證,則讓我們能夠信任,能夠仰憑,乃至跟隨法師步入淨土。「一半凡夫一半佛」的法師,成為了一座橫跨穢土與淨土之間的大橋,成為了凡夫與佛之間的媒介。 同時,一切眾生又何嘗不是「一半凡夫一半佛」呢?眾生皆有佛性,一旦受善知識教啟,心行相應,則凡夫性當下轉為佛性。如同火性藏於木中,一旦點燃,則木中的火性立即展現目前,當此之時,火與木有別耶?無別耶?佛性與凡夫性是一耶,是異耶? 本書就是這樣一個燃燒的火把,字字句句皆成光明之炬火,即凡情而佛法,即佛法而凡情,導凡情入佛法,開佛法而攬凡情。 此書究竟妙在什麼地方呢? 一、理真 不管是出世之真諦,還是世間之俗諦,二皆貴在理真不偽。唯其真,方能恒久;唯其真,方能普適;唯其真,方能有大用。而本書皆從法師身體力行、躬身實踐中來,很多文章都是法師為弟子、信眾解疑釋惑,或是處理人事過程中所激發出的感悟。洪鐘雖響,不叩不鳴,多少文字背後其實都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發生。這正應了法師常說的一句話:「假花千朵無香味,真花一朵撲鼻香。」我們依之實踐,往往自然能夠煩惱消、智慧增,心得安、道日隆。 以真誠的心書寫真摯的文句,來闡明真實的道理,這便是本書的最大特色。 二、情切 情是機情,切是切合。人是有情眾生,情須依理,以理來導情,一切佛法,貴在上契佛智,下契群情,而這些文章,無慍無火如冷灰般的理智之間,卻也同時充滿了「情」的溫度,既能對這個世間保持一定距離下冷靜俯視,也有一種徹底融入眾生種種心行,體認其苦樂酸甜的悲憫情懷。仔細傾聽字句間所鳴發出的獨特聲音,可感受其特別切合於這個浮躁濁染之時代,切中每一顆苦惱、徬徨、憂傷的心,切中每一顆向善、向淨、向樂的心,讓人聞之不覺悚然而驚,豁然而覺。 三、意深 本書文字數量並不算多,區區十萬言而已,但著實言簡義豐,言近指遠,言有盡而意無窮,實際的內涵異常豐富。看似淺白易懂,實則乃是將佛法幽深微秘的真義全然融入自心,故能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化繁為簡,舉重若輕,執簡馭繁,直截根源,一語中的,其平實簡單凝練的文句背後有深刻精微的內涵,令人愈讀愈有味道。 四、文美 說其極富文學性也毫不為過,讀起來如品茗茶,唇齒留香,極盡享受。 所寫的寓言,構思精巧,喻比恰切,用筆生動傳神、引人入勝,讀來常讓人忍俊不禁,甚而捧腹大笑,笑罷才覺幽微的道理早已在胸中了然。 寫的散文,形式上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寄意;風格上或清新雋永,或質樸細膩,或自由靈動,或含蓄凝重,變幻莫測,不拘一格,讓人歎為觀止。 乃至短到一句話的微博語錄,看起來似乎是隨口道出,信手拈來,實則往往是直指人心,一針見血,遣詞用語都極傳神,極具藝術性和表現力,方寸之間,極顯不凡功力。 五、簡潔 本身就是一種美,簡潔也是一種智慧。托爾斯泰說:「愈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用來表述思想的語言就愈簡潔。」法師自己也常說:「文章難得之處在於寫得乾淨。」乾淨,也就是簡潔、練達,沒有多餘的話,囉嗦的語言。法師的文章就是如此,無論長短,都十分地簡潔,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
一、人生小悟 002 人生實相 003 智慧 004 信仰 005 人生快樂度 007 三種父母三種孝 009 時間是心念之覺動 011 修行人當如樹 013 花?樹?人 015 天地有三子 016 祝福 017 逃避 020 善與惡 022 隱私 025 穿不起名牌 026 苦水澆灌信仰花 027 信仰與智慧 028 腳鏈 029 「捨得」與「利害」 030 新年談「新」 031 面子 032 架子 033 凡夫知見 034 一葉之舟 035 愛與情 036 迷航 037 談讀書 038 說道理 039 談無知 040 驕傲的人類 041 問路 042 是非,是人的生活 043 扁擔 044 我們是地球人 045 光與時間 046 通話膨脹 047 信 048 談信 051 顛倒的信 052 信是因為需要 053 庸人自擾 054 懶得開口 055 拔河 056 心量與能力 058 給人接受 060 「捨身」與「捨見」 061 為什麼 062 行善要機密 063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065 一點點 066 不要被他勾住 067 不要被「效率」欺騙 068 做個人生背包客 069 人與言 070 入房先開燈 071 你的人生配有安全帶嗎 072 我們是這個世間的客人 073 誠信 074 做人要退得起 075 退一步 076 無常 077 同因緣打交道 079 最後 二、有佛一切皆美 082 有佛一切皆美 083 低頭人生 084 掃地 085 浴缸與大海 086 佛法與感情 088 人法與佛法 090 看人看根本 091 人的尺與佛的尺 093 念佛與做人 095 佛菩薩化身 096 房子 097 真理無私 098 細管中水 099 畫餅充饑 100 人不如蘋果 101 發心 105 發心總別 106 發心訣竅 108 佛云亦云 109 謙虛 110 真誠 111 不生氣 112 因果在心 113 佛不靈 114 待佛之道 115 苦樂 三、唯愛能補心 118 唯愛能補心 119 最可惜 120 慈悲與佛法 121 慈悲與救度 122 聽心 124 以愛止恨 125 再笨也要學著去愛 128 愛能融化一切 129 雪地潛逃 130 彌陀如何為我 我便如何為 人 132 火宅愚人 134 解決問題與取消問題 136 心有活眼 137 修心 138 慈悲無邪正 139 慈悲走遍天下 140 多些慈悲,少些道理 141 慈悲由近及遠 142 做事與做人 143 用愛的眼睛看世界 四、凡事正面思維 146 凡事正面思維 147 心是總駕駛 148 心靈平靜 149 心靈病毒 152 信任 154 溝通 155 和如琴瑟 156 無他 157 是對是錯 158 批評與溝通 159 高調與低調 160 耐煩 161 忍辱波羅蜜 162 不計較 163 肯吃虧 164 吃虧是福 165 虧大福大 166 器量 167 無事 168 做個閒人 169 不要管閒事 170 因緣 171 阻礙 172 凡事無礙 173 取消訂單 174 甘心順受 175 隨遇而安 176 成績單 177 火與柴 178 揚長避短 179 碗缽對麥芒 180 廚師 181 學會隨喜 183 阻力 184 聞謗 187 九不辯 189 知人善任 191 交善與交惡 192 業障 193 佛不管理 194 調伏自心 五、念佛真好 196 念佛真好 197 不可比 198 易 199 六字名號與五臟六腑 200 念佛四大助 202 飛機上念佛 203 心的運載 205 佛恩不靠爭取 206 與彌陀預約 207 凡夫念佛 208 六字佛袋 209 念佛功德 210 給佛加驗章 211 念佛四兩撥千斤 212 念佛平安 213 念佛一俊遮百醜 214 滿足 215 佛緣 216 念佛草民 217 將顛倒的正過來 218 瘋話成真 219 不看生面看佛面 220 音叉 221 厭離娑婆 222 知天命 223 天天過年 225 念佛做自己 226 做己與做佛 227 鸚鵡學舌 228 如來掌 229 想不通 230 速疾成佛 231 饑者知味 232 植根極樂 233 歸命 235 握手 236 法雷 237 記得與歸命 238 面向彌陀 239 引向阿彌陀佛 240 念佛不垢不淨 242 以法相交是君子 245 蓮花一樣的朋友 247 念佛人是蓮花 249 不如念佛一聲 250 原木雕佛 251 陽光入房 252 心靈手機 253 名號即是佛 254 穿孔機 255 落葉之旅 256 念佛勝家親 257 「無我」與「捨我」 258 「捨」與「得」 259 滴水與海水 260 佛法總開關 261 邏輯 262 六字名號的手機 263 不敢有疑 264 夢 六、僧事僧說 266 一半凡夫一半佛 267 寺院.佛門 268 松子與松仁 270 弟子從師 271 聽話 272 聽佛一句話 273 同心同德 274 盜用常住 276 像導航儀一樣耐心 277 讓路 278 家 279 自由 282 出家 283 家之牢獄 284 僧人的神秘 286 講法 287 不可自執見解 288 人情 289 教理的學習 290 聽法 291 善巧勸化 292 法器 293 畫虎 294 依憑善知識 295 供養 七、佛教靠我 298 佛教靠我 300 離苦得樂 301 倚靠傳承 302 蘋果與人間佛教 303 淨土興則諸宗亦興 304 建立淨土宗 305 公共資源
作者簡介 淨宗法師(釋淨宗) .一九六六年生於安徽宣城。 .一九八六年畢業於中國民航學院。 .一九九○年皈依三寶。 .一九九四年出家。 .一九九七年受具足戒。 .二○○四年主導建設安徽宣城弘願寺。 .二○一二年受請住持陝西藍田下悟真寺。 .二○一三年受聘為鑑真佛教學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兼研究生導師。 淨宗法師多年來致力於專宗專弘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曾參與編校整理淨土宗經典祖釋及獨立撰述淨土宗著作,如《淨土宗聖教集》《淨土三經》《善導大師全集》《淨土宗概論》《往生論註要義》《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等,達數十部,另有講法視頻數百集,經由正式出版或佛教內部流通,產生了良好反響,成為目前專門弘揚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知名法師。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