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全書以「《竹書紀年》與夏商周年代研究」為總題。 首篇〈汲塚竹書與古本《竹書紀年》〉,主要介紹古本《紀年》的出土、整理和流傳情況,皆概括言之,欲使讀者有個大概的瞭解,以為後面各篇的鋪墊。 次篇〈今本《竹書紀年》的纂輯和來歷〉,由於古本《紀年》早佚,現存的佚文又十分有限,而且多已失去紀年,因此現在要恢復古本《紀年》原載的年代,必須首先弄清今本《紀年》的衍傳源流,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此下三篇分別考求三代的年代,但採取了由近及遠的編排,先西周,後商、夏,這也是歷來研究三代年代的一種習慣,亦即由已知推未知的一種程式。所有討論皆以《紀年》為主,然又不限於《紀年》,大凡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相關爭議亦據所知擇要入之,故可看作是對三代年代學的一次綜合探討。所得結果仍落實於古本《紀年》,而這結果也就代表了作者目前對三代年代的一種基本看法。最後編錄了〈校訂《竹書紀年》夏商西周大事年表〉一篇置後,稍備一格,以存息壤之念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古本《紀年》的佚文,著重分析、考證今本《紀年》的記載,而以魯國紀年為主要參照系,力求恢復古本《紀年》原載的年代,同時盡可能地利用其他文獻史料和金文史料,以驗證《紀年》原載年代的可信性或失誤之處。基於上述思路,本書的結撰即主要圍繞《紀年》展開,目的在通過對《紀年》的爬梳、校訂和發掘,深入探討夏、商、西周的年代。
前言 001 一 汲冢竹書與古本《竹書紀年》 009 (一)汲冢竹書的出土和整理 009 (二)古本《竹書紀年》的敘錄及原書梗概 015 (三)古本《竹書紀年》的流傳、引用和輯佚 024 二 今本《竹書紀年》的纂輯和來歷 029 (一)引言:以往的研究情況和問題 029 (二)著錄和流傳情況的再檢討:南宋初年館閣所藏的一種《紀年》文本 040 (三)內容和義例:今本《紀年》出於南宋初館閣文本的推證 046 (四)今本《紀年》對古本的改編和增補(上):「五帝」紀部分 051 (五)今本《紀年》對古本的改編和增補(中):夏、商、周紀部分 055 (六)今本《紀年》對古本的改編和增補(下):晉、魏紀部分 059 (七)關於今本《紀年》的纂輯時代和再編過程:一個新的推測 067 (八)結語:重新評估今本《紀年》的價值 082 三 《竹書紀年》的西周年代 085 (一)各家西周年代 085 (二)《史記‧ 魯世家》的西周魯國紀年 088 (三)《世經》的西周年代 091 (四)今本《紀年》的西周年代 098 (五)由今本《紀年》推考古本《紀年》的西周年代 108 1. 武王、成王的年代 108 2. 康王、昭王的年代 116 3. 穆王的年代 121 4. 共王、懿王的年代 126 5. 孝王、夷王的年代 130 6. 厲王的年代 133 7. 宣王、幽王的年代 143 (六)西周年代小結 144 四 《竹書紀年》的商年代 147 (一)各家商年代 147 (二)關於商代積年 148 (三)關於商王年的幾個具體問題 156 1. 《尚書‧無逸》篇的記載 156 2. 盤庚遷殷之年 166 3. 武丁的年代 169 4. 帝乙、帝辛的年代 174 (四)商年代小結 178 五 《竹書紀年》的夏年代 181 (一)各家夏年代 181 (二)關於夏代積年與王年 182 (三)夏始年參證上的幾個問題 192 1. 關於禹時「五星聚」 192 2. 關於仲康日食 196 3. 夏始年的考古印證 199 (四)夏年代小結 203 六 三代年代總結 205 (一)夏商西周年代總表 205 (二)關於《真誥》中涉及三代積年的幾項數據 208 七 校訂《竹書紀年》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215 夏 215 商 223 西周 235 附錄一 利簋銘文新釋 249 附錄二 《國語‧周語下》伶州鳩語中的天象資料辨偽 261 附錄三 古史年代學研究的誤區—夏商周斷代工程金文曆譜問題分析 277 附表目錄 表一 各家西周年代表(共和以前) 085 表二 西周魯國年表 091 表三 《世經》所記西周年代表 092 表四 今本《竹書紀年》西周年代表 098 表五 今本《竹書紀年》西周干支年表 106 表六 校訂《竹書紀年》西周年代表 145 表七 各家商殷王年表 149 表八 校訂《竹書紀年》商年代表 180 表九 各家夏王年表 182 表十 校訂《竹書紀年》夏年代表 203 表十一 校訂《竹書紀年》夏商西周年代總表 206
作者簡介 張富祥 1950年生。1985年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獲碩士學位。曾任山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齊魯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現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學研究所所長。致力於中國古代文獻學、文化史、史學史研究,已在北京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機構出版專業學術著作多種,在大陸《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雜誌及海外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