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以五○年代崛起的重要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代表作品為研究對象,無分省籍性別。選定「成長」為研究主題,其目的與用意就在打破傳統論者自政治意識形態對五○年代小說所貼的文學標籤迷思。自此詮釋觀點立論,本書就將小說置放在五、六○年代臺灣的歷史語境下解讀,通過共時性與對照性的閱讀,希望藉由個人成長/家國想像/文藝政策三者間的對話辯證,彰顯出五○年代作家創作成長小說的特出意義。簡言之,本書是從「成長」的制高點,重新閱讀歷來被定位為「反共」、「懷鄉」的小說,以及五○年代臺籍與女性作家的文本,探析該時代成長論題的共相與殊相,並勾勒出各種成長書寫的樣貌。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形成 1 第二節 西方成長小說的源起、定義及特色 15 一 名稱的釐定 17 二 成長小說的源起及定義 20 三 成長小說的特色 28 四 女性成長小說 35 五 年齡的釐定 40 第三節 台灣成長小說之相關文獻探討 45 第四節 研究理路及論文架構 57 第二章 「共」我成長 —個人成長論述與家國想像 63 第一節 五、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65 一 五○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67 二 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84 三 小結 86 第二節 少年中國,成年台灣—反共小說的成長論述 87 一 大敘述中的小敘述:當「反共復國」遇上 「個人成長」 88 二 身體/國體的成長論述 112 三 小結 124 第三節 反共小說的性別/成長政治 124 一 翻轉性別公式—性別與家國論述的頡頏交鋒 126 二 女體與國體 141 三 作者與文本性別之間 154 四 小結 156 本章結語 157 第三章 我是誰? —台籍作家的成長論述與家國認同 159 第一節 身分認同的成長論述 161 第二節 成長中的身分—台灣意識的身分禁區 185 本章結語 209 第四章 人生成長三部曲 —個人成長論述的社會觀照 211 第一節 啟蒙者—校園教育的成長紀實 213 一 女性教育小說 215 二 教育小說的文化透視 228 三 小結 240 第二節 尋夢者—社會新鮮人的成長論述 241 一 融合?妥協?—社會新鮮人的成長難題 243 二 藝術家成長小說(Künstlerroman) 253 三 從個人成長揭示哲學意涵 261 四 小結 270 第三節 愛情婚姻與自我成長意識的萌發 270 一 婚姻主體的建構進程 274 二 魚與熊掌的戰爭—婚後女性主體性的再建構 287 三 女性情慾自主的成長論題 305 四 閨秀/成長/政治:愛情婚姻與時代歷史的辯證 307 五 小結 313 本章結語 314 第五章 成長論述的危機與困境 —成長?反成長? 315 第一節 愚騃童心—遙想童年的烏托邦 316 一 「反成長」的指涉意義 317 二 童蒙眼中的成人世界 320 三 小結 337 第二節 成長的困境—逃避/終結的成長論述 337 一 逃避成長 339 二 終結成長 348 三 小結 353 本章結語 354 第六章 結論 355 附表 367 一 五○年代遷台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重要作品 367 二 五○年代反共文學主要雜誌 369 三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歷屆得獎小說作品 371 四 遷台女作家生平概覽 375 五 五○年代小說家成長書寫分類概覽 379 參考書目 383
作者簡介 戴華萱 臺灣臺中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著有《崑山歸有光研究──明代地方型文人的初步考察》、《鄉土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文學走向》及主編《咱的土地,咱的詩──台語地誌詩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