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序 導論:極端世界與變動不居的時代 第一部:歷史‧人物‧藝術 1-1 來自俄羅斯的歐洲人與美國人:史特拉汶斯基小傳 1-2 迪亞基列夫小傳與西方藝術之現代性轉折 1-3 音樂與視覺藝術的類比:史特拉汶斯基‧貢查羅娃‧畢卡索 一、前言:音樂家的視覺藝術天分 二、俄羅斯現代藝術文化之啟蒙運動 三、俄國的新原始主義:史氏與貢查羅娃 四、法國的立體主義:史氏與畢卡索 五、把自我置放於古典傳承脈絡中的期許 第二部:音樂‧舞蹈‧劇場 2-1 舞蹈文化中的強者:從史特拉汶斯基到巴蘭欽 一、 前言:數字會說話 二、 從史氏生命脈絡看其舞蹈因緣 三、史氏續航者;巴蘭欽的樂/舞遺緒 2-2 《春之祭》世紀遺澤 一、 前言:《春之祭》的百年慶祝vs.現代音樂的困境 二、 現代音樂與舞蹈之蒞臨:準備意識‧接受性‧歷史正義 三、 百花盛開:《春之祭》之後的《春之祭》 四、 繪聲繪影:多媒體年代中的《春之祭》 五、 現代主義的孤傲vs.後現代的變身與滲透 2-3 閱聽《阿貢》:音樂人與舞蹈人的對話錄 第三部:音樂‧時代‧文化研究 3-1 在藝術價值起落之間:熱戰冷戰‧意識形態‧史特拉汶斯基 一、前言:競賽性的認同建構 二、熱戰與意識形態之分崩離析 三、文化冷戰與意識形態之型塑佈局 四、「二十世紀藝術傑作」:歐洲的傳統、美國的節日 五、「二十世紀音樂大會」:序列音樂與美國文化版圖的確立 六、史氏對世界的回應之道 3-2 文化研究脈絡中的史特拉汶斯基 一、 前言:文化是世界不穩定的基礎 二、 身份認同 三、 階級意識:菁英vs.大眾 四、 階級與權力:音樂vs.舞蹈 五、 現代主義大敘述的最後黃花:序列音樂 六、史氏與後現代社會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彭宇薰 台灣新竹人,現為靜宜大學資傳系、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暨藝術中心主任。 彭教授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院取得鋼琴演奏碩士,並在Josef Straus教授指導下獲得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駐留紐約期間,她接受大都會博物館視覺藝術之啟蒙,開啟日後藝術跨領域的研究契機。對她而言,彈鋼琴較多時候是一種尋求動能與身心情感合一的獨善其身,然寫作是一種更廣闊的分享。在系列性的論述中,她從跨界的角度與高度引領讀者更立體、更多維度地邂逅與認識藝術天地,並創造更完整的藝術史觀。 目前彭教授已出版《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典藏,2006)、《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原笙國際,2011)與《逆境激流:林惺嶽傳》(典藏,2012)等專書,成功的帶來創造性的跨域藝術觀點,激發讀者廣泛迴響。其中《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入圍文化部第三十六屆藝術生活類圖書金鼎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