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285018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优惠价 |
RM41.74 *
|
作者 |
余杰,阿信
|
出版社 |
主流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6-04-0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52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從2009 年開始,中國知名基督徒知識分子余杰與同伴致力於撰寫「基督與生命」訪談系列,希望以此呈現當代華人基督徒如同雲彩般的生命見證。《人是被光照的微塵》是這一系列中的第五卷(先前四卷在基文社出版),訪談對象包括來自中國、台灣、香港和北美的八名公共性的牧者、基督徒學者、基督徒社會活動家、基督徒文化藝術工作者等,展示這群信仰者在不同空間、不同領域、面對不同挑戰時,如何在公共領域中靠主得勝、持守真理、榮神益人。這些美好的生命見證,可以激勵同時代的信仰者鍥而不捨地奔跑天路,更可為新世紀的漢語公共神學開啟某種新的可能性。
本書記錄他們精彩的生命故事:
臺北禮賢會有福堂馮君藍牧師:用人物攝影展示基督教的人觀,阮義忠稱讚其作品為華人世界最優秀的人像攝影。
臺灣基督徒媒體人、人權活動家楊憲宏:牙醫師、記者與環保先驅,中國人權議題最勇敢的發聲者。
臺東布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白光勝牧師:殘障的身體,飛翔的靈魂,為布農部落建造一艘諾亞方舟。
橄欖華宣出版團隊總編輯金玉梅:從天下到橄欖,將出版業看作搶奪靈魂的戰場,引領台灣邁向美好社會。
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鳳崗:美國宗教社會學領域的頂尖學者,正告中國當局:和諧社會的根基是宗教信仰自由。
溫哥華華人基督教會盧維溢牧師:在世俗文化中堅持符合聖經原則的保守主義寫作,永遠不放棄翻轉文化的大使命。
中國基督徒學者張坦:從掌管一省宗教事務的官員到家庭教會的會友,柏格理和石門坎的發掘者。
中國武漢下上堂教會黃磊牧師:從從醫治人身體的外科醫生到拯救人靈魂的牧師,中國家庭教會浮出水面的代表人物。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誰開了瞎子的眼睛?誰扶起被壓下的人?/余杰
第 1 章 我們都是日光之下的微塵
—臺北禮賢會有福堂馮君藍牧師訪談
在牧師家庭中沉默地長大的孩子
在破碎的人生中尋求整全性的信仰
藝術家的敏感與牧者的心腸如何平衡?
用人物攝影展示基督教的人觀
第 2 章 基督徒理應成為捍衛人權的先鋒
—基督徒媒體人、人權活動家楊憲宏訪談
從我媽媽的信仰到我自己的信仰
醫生、記者與環保先驅
有異象的基督徒和有使命感的報人
究竟誰在「為人民服務」?
為什麼臺灣人要關心中國的人權議題?
第 3 章 上帝眷顧我們原住民
—布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白光勝牧師訪談
上帝為什麼讓我身體殘疾?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勝過珍珠
是麻煩製造者,還是希望工程師?
建造布農部落,就像建造諾亞方舟
第 4 章 出版業是搶奪靈魂的戰場
—橄欖華宣出版團隊總編輯金玉梅訪談
我很慶幸沒有趕上那個鐘鳴鼎食的時代
以優質的新聞引領臺灣邁向美好社會
文化出版是基督徒建造「山上之城」的使命之一
我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師母」
第 5 章 和諧社會的根基是宗教信仰自由
—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鳳崗訪談
在六四後的絕望中走向基督信仰
「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學術之路
為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發聲
中國教會將在未來中國社會扮演何種角色?
第 6 章 牧者為什麼要撰寫社會評論?
—溫哥華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盧維溢訪談
「六四」的精神震盪是全職奉獻的轉捩點
牧者以愛和真理帶領教會前行
在世俗文化中堅持保守主義的寫作
永遠不放棄翻轉文化的「大使命」
第 7 章 從崇拜柏格理到順服上帝
—《「窄門」前的石門坎》作者張坦訪談
第 8 章 從醫治身體到拯救靈魂
—武漢下上堂教會黃磊牧師訪談
童年的恐懼和外科醫生的繁華
信主的傳奇和傳福音的恩賜
靈命的成長和「下上堂教會」的建立
愛人如己:災區事工、食物銀行、發起全國基督徒獻血日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余杰
主後1973年生於四川成都。作家、政治評論家、歷史學者及人權捍衛者。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先後出版四十多部著作,美國紐約「公民勇氣奬」第一位華人得主。
2003年受洗成為基督徒,與妻子和其他弟兄姊妹一起創辦北京方舟教會。撰寫過多部關於基督信仰的著作,長篇小說《香草山》和評論集《我聽見斧頭開花》均榮獲華人基督教文藝創作的最高獎項「湯清基督教文藝獎」。
現居美國華府郊區,是張伯笠牧師創辦的豐收華夏基督教會的會友,妻子則是教會的全職傳道人。
阿信
主後1967年生於陝西渭南,198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1996年受洗歸入基督。
2005年到貴州,受感動寫作《用生命愛中國:柏格理傳》。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發後,熱心投入災區事工,並完成《有一種愛叫堅持:汶川地震志願者真實見證》一書。2013年,合譯作品《山雨:富能仁傳》及《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國西部的生死傳奇》。2014年,創建「路加翻譯事工小組」,專注於翻譯外國傳教士傳記與教會歷史書籍。目前正在翻譯的有《戴德生的青少年時代》、《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蓋士利傳》、《席勝魔傳》、《雲南昭通第一位宣教士:湯瑪斯.索恩傳》等。
現居中國四川成都,是秋雨之福教會的會友。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