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無問於聖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屬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我最初就很得益於王陽明「知行合一」哲學的心傳,王陽明的《傳習錄》闡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學做事的根本。 ——蔣介石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說,是想來補救朱熹知行相脫離的偏向和弊病。他主張即知即行,知行之間沒有長遠的距離,當知道時直接發為行為。一念之動就是行。他的「知行合一」說使得一般平民均可在短期內受到感悟,使得滿街的人均可以做聖人;使得人人相信他當下的直觀、直感或內心的認識,因而敢於打擊傳統的風俗禮教、聖賢權威和書本上的教條。 ——現代「新心學」創立者賀麟 名人推薦 (宋明)理學之有姚江(王陽明),如百川之赴海,所謂不達而不止者也。——錢穆 陽明早年繼承了宋代道學傳統,仍有「致君行道」的抱負。但王受廷杖、貶龍場之後,此念已斷。他在龍場頓悟所發展出來的「致良知」教,仍然以「治天下」為最後的歸宿,不過他對皇帝與朝廷已不抱多大指望,轉而訴諸民間社會。明代已不存在「聖君賢相」的格局,他的眼光從由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轉向由下而上的社會革新運動。因此「覺民行道」代替了「致君行道」。——余英時 陽明提倡良知,學者修養身心之法,簡單直捷。其文字機鋒,尤能直湊精微,發人深省。熟讀此選,其在道德上之補助,必較諸有益,於作文者為尤大。——范皕誨
陽明學的傳世經典──《傳習錄》導讀 《傳習錄》上 《傳習錄》中 《傳習錄》下 《傳習錄拾遺》 《陽明先生遺言錄》 《稽山承語》 名句索引
作者簡介 原著作者: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提倡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王守仁留有三本傳世之作《傳習錄》、《陽明全書》(即《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門人所輯)、《大學問》。 本書導讀及譯注者簡介 吳震 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際儒聯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朱子學會理事、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日本東洋大學國際哲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曾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教育研究中心COE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等。主要研究範圍包括中國哲學、宋明理學、陽明學、東亞儒學。著有《陽明後學研究》、《泰州學派研究》、《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傳習錄〉精讀》、《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等,主編《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等。 孫欽香 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後,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範圍包括中國哲學、宋明理學、船山哲學。著有《王夫之評傳簡明讀本》,論文有〈試論牟宗三對王船山政治思想「局限性」評價〉、《〈船山關於言論問題的思考〉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