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8017788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优惠价 |
RM83.48 *
|
作者 |
陳明台
|
出版社 |
前衛
|
出版日期 |
2015-1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2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一九六四年,笠詩社以「回歸本土」的詩學主張,聚集了戰前出生的前行代以及戰後世代詩人,開啟臺灣新詩的一頁歷史。五十年來,致力引介世界詩思潮,並孕育許多極富代表性的本土詩人,在臺灣文學史上,「笠」已是本土詩學與文化運動的輝煌印記。
本書作者陳明台多年來以「笠」詩人與台灣文學研究者雙重身份,積極參與現代詩創作與論評,也對「笠」詩社與笠詩人進行長期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鉤勒出「笠」詩社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則精巧捕捉「笠」詩人各自獨特的詩藝發展軸線,如何形構出「笠」詩社之時代共相。評論之間,帶有詩人對「詩觀」的基本認識與展現。
本書即為陳明台歷年相關論述之集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笠詩社論」,論述笠詩社自成立迄今所標榜的詩精神、發展的共同傾向、臺灣主體意識的立場,以及笠詩人群共通不移的理念內涵。第二部分為「笠詩人論」,以世代特質區分,突顯在集團理念當中的詩人本質,針對巫永福、陳千武、詹冰、錦連、白萩、杜國清、李魁賢、趙天儀、岩上、李敏勇、拾虹、陳鴻森、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等笠詩人的創作特色加以分析,具有史料意義,對詩社與詩人研究亦具備重要參考價值。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 誠實的發言
Ⅰ 逆光的系譜——笠詩社論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
綿延不絕的詩脈——笠的系譜與風貌
清音依舊繚繞——解散後銀鈴會同人的走向
世代的傳承,風格的形成——笠詩社的少壯派詩人論
論臺灣現代詩的橫的移植——從風車詩社到笠詩社
笠詩人與日本前衛思潮
Ⅱ 批評和想像——笠詩人論(一)
強韌的精神——巫永福論
發生的事,發生的文學——陳千武論(一)
計算的美學——詹冰論
詩、夢、歷史與現實——陳千武論(二)
硬質而清澈的抒情——錦連論
Ⅲ 抒情和即景—笠詩人論(二)
凜烈的現實精神——白萩論
美的狩獵者——杜國清論
風景鮮明的詩——論李魁賢的旅遊詩
寫實的旗手——趙天儀論
濃郁的鄉土情——岩上的詩
Ⅳ 暗喻和現實—笠詩人論(三)
鎮魂之歌——李敏勇的詩
飄泊之歌——拾虹的詩
悲愴的命運、苛酷的現實——陳鴻森論
冷澈而熾烈,理性又感性——江自得、曾貴海、鄭烱明醫生詩人論
後 記 晃盪在逆光中的記憶
附錄一 哀愁、虛幻與無常——論陳明台的詩/寒渝
附錄二 陳明台著作目錄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陳明台
1948年生於臺中豐原,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學、碩士,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研究所東洋史學組碩士,筑波大學歷史人類研究所東洋史學組博士課程修畢,是戰後出生「笠」詩人。曾分別於1969、1991年獲「青年新詩人獎」與「巫永福評論獎」。
曾任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臺灣現代詩人協會常務理事、臺灣筆會理事、中正大學臺文所副教授、淡江大學日文系講師及副教授、東吳大學中文系及靜宜大學人文科兼任教授。
著有詩集《孤獨的位置》、《遙遠的鄉愁》、《風景畫》;評論集《心境與風景》、《臺灣文學研究論集》、《抒情的變貌──文學評論集》、《強韌的精神──臺灣文學研究論集2》等,編有《桓夫詩評論資料選集》、《陳千武全集》12冊、《鄭烱明集》、《陳鴻森集》、《臺中市文學史初編》、《美麗的世界》等,以及譯著多種。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