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力量(新版):人與自然的創意關係
|
|
Civilizations |
|
|
|
|
|
|
|
|
ISBN |
9789865727260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优惠价 |
RM80.67 *
|
作者 |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
译者 |
薛絢 |
出版社 |
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5-09-0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608 页. 23. |
库存量 |
本商品已絕版無法銷售 |
|
|
|
|
|
|
|
|
|
|
|
|
|
|
|
|
與布勞岱爾、湯恩比等量齊名的歷史學家,
解開修昔底德、吉朋、史賓格勒以降,對文明本質的思索之謎,
BBC名主持人,
一部脫離窠臼,不從兩河流域來細說從頭的文明史,
結合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美術史的古今大作,
九大類.十七種生存實境,
暢談文明史上,人與自然的創意關係,
挑戰文明的意義。
文明是巨大建築?法典?運河?是「野蠻」的相對詞?是一種「狀態」?還是人與自然的各種可能性?
作者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實驗,以風、雨、氣溫、地形、洋流、緯度、海陸比例等元素為依據,將人類文明分成九大類型十七種生存實境,細數歷史上人與環境的各種可能。例如:
●冰天雪地的愛斯基摩人,如何只需馴服帶頭的雄鹿,便能控制整群鹿?
●野草韌生,蒙古如何成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東南亞的熱帶低地,如何誕生吳哥窟?
●新幾內亞瘴癘之地的人們,如何將全身塗上泥巴,乾了之後剝下,蝨子也跟著掃除?
●印度洋如何因為風向系統,成為貿易最盛的古老海洋?
●愛冒險的維京人技術高超,如何不靠羅盤也能跨越大西洋,比使用羅盤的人早幾個世紀到達北美大陸?
●歐洲人如何解密大西洋洋流與風向系統,來到新大陸?
每種環境類型裡的人類都殫精竭慮,試圖適應環境或者改變環境;也許是巧妙計算人力可能涉入的孔隙,或者堅持無所作為;締造而出的也許是大帝國,或者得以延續至今的生活方式。
阿梅斯托的注目焦點不在我們傳統意義下的文明史,例如;羅馬帝國、或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或啟蒙時代的巴黎,而是生態環境。他不講包浩斯的建材,反而講西非的巴塔馬利巴;談阿茲提克人的篇幅比談雅典的多;講高棉也比講十五世紀義大利大師的建築作品更仔細。
這是一本奇特的文明史,也是一本充滿新意的文明史。
本書特色
中文版收錄特別精製的21幅地圖
名人推薦
林益仁(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媲美湯恩比,具有原創的洞見……充滿各式各樣新奇的故事,令人興奮。——《紐約時報》
一本跨領域的環境書……他的態度比起賈德.戴蒙審慎與深沉許多。——林益仁(靜宜大學通識中心)
他比小說家更會玩味語言,更遑論其他的歷史學家了。就像伊里亞斯(Norbert Elias),他突破「以西方為中心」的觀點,避免線性史觀,重新理解人類文明的意涵。在他全新的文明史裡,人類被放回「自然環境」的脈絡,變成實際面對自然挑戰的物種,不論荒原、沙地、高地或洪水經常氾濫的沖積平原,「文明」不再是一種標準,而是多種環境之下的生存實境。——Amazon UK推薦
在作者新穎的歷史架構之下,「文明」不等於「進步」,人類文化不能自外於自然環境。這是一本值得深讀的書。——Amazon US四顆星推薦
從阿梅斯托氣勢磅礡的寫作風格、涵蓋古今中外讀者熟悉或不熟悉的文明案例,可以感受到他的野心。作者重新評價了許多概念,包括「兩河流域是文明的濫觴」這樣習以為常的觀點。他滔滔雄辯、引證事實的論證,標舉出傑出歷史學家的地位。——《出版人週刊》
如同賈德.戴蒙的《槍砲、病菌與鋼鐵》,阿梅斯托從地理學、農業、生態環境評估各文明的表現。最成功者,往往是能跨越不同環境,應用多樣資源的文明。任何環境,包括極地、沙漠,都可能有文明的誕生,但相似的自然環境不保證有相同的發展。——《圖書館月刊》
他陳列在我們眼前的不只是文明的影像,還有文明興起與枯朽帶來的問題,令人目不暇給。──卡爾(Raymond Carr),《旁觀者》
作者跟你搭訕,說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然後開始長篇大論。……有趣極了,非常流暢易懂。──高特(Richard Gott),《文學評論》
這是一部會引起討論、有挑釁意味的作品,充滿原創觀點。有些還很不合乎常情。──莫(Timorthy Mo),《獨立報》
這是一本學識與熱情聰智的長篇展演。──艾契森(Neal Ascherson),《觀察者》
《文明的力量》是一部難得令人盡情享受的歷史作品。——加拿大《國家郵報》
作者描寫歐洲人破解大西洋風向系統,開啟大航海時代的那一段,堪稱一絕。——馬利克(Kenan Malik,英國才子作家)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讀 開啟台灣人文生態學研究的敲門磚 林益仁
●序
●導論 文明慾:多種文明與單一文明
●第一卷 荒原:荒漠、凍原、冰
.第一章 冰的主宰:棲居冰的世界與凍原—歐洲冰河時代.北斯堪的納維亞.亞洲凍原.北極美洲.格陵蘭
.第二章 土地死亡:沙漠中的適應與反適應—北美洲西南.秘魯北部.撒哈拉.戈壁.喀拉哈利
●第二卷 草葉集:不可耕作的草原
.第三章 颳風:北美草原與茂密的稀樹草原—大平原.非洲稀樹草原.撤赫勒沙漠之邊
.第四章 文明的康莊—歐亞大陸草原
●第三卷 下雨:熱帶低地與後冰河期森林的文明
.第五章 原始林:後冰河期的溫帶林區—濫伐森林的事例.美國灘地.北美溫帶森林.歐洲
.第六章 黑暗之心:熱帶低地—腓特烈韓崔克島.奧爾梅克心臟地帶.亞馬遜下游流域.地低區馬雅.高棉谷地.貝寧市
●第四卷 發亮的泥地:漸漸乾燥的氣候裡的沖積土
.第七章 荒涼平坦的沙地:近東地區的誤導事例—查桑巴沖積平原.約旦河谷.蘇美與埃及
.第八章 鞋與稻米:超越起源環境的中國與印度—印度河.黃河.長江
●第五卷 天空之鏡
.第九章 雲中的花園:新大陸的高地文明—古中美洲與安地斯山
.第十章 攀上樂園:舊大陸的高地文明—新幾內亞.辛巴威.衣索匹亞.伊朗.西藏
●第六卷 水域邊緣:海洋塑造的文明
.第十一章 諸神如何分派:小島文明—「南太平洋」.夏威夷與復活節島.阿留申群島.馬爾地夫.馬爾它.米諾斯文化的克里特島.威尼斯
.第十二章 海岸上的視野:沿海文明的本質—海上民族.腓尼基與斯堪的納維亞.航海的尼德蘭
.第十三章 追逐季風:亞洲的沿海文明—日本.航海的阿拉伯.東南亞.科羅曼德爾與古吉拉特.福建
.第十四章 尤里西斯的傳統:希臘羅馬沿海—維奧蒂亞.希臘外海.雅典.愛琴海與愛奧尼亞海.羅馬.羅馬帝國.文藝復興及其背景
●第七卷 破浪:馴服大洋
.第十五章 幾乎是絕地的環境:海洋文明的興起—從印度洋到大西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
.第十六章 亞特蘭堤斯再浮起:大西洋文明之形成—文化傳輸——從歐洲到美國,再從美國傳回歐洲
.第十七章 大西洋的時代與人類的未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從太平洋到世界
注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ández-Armesto,1950—
★1997年榮獲國家海事博物館「凱爾德獎章」(Caird Medal)
★1999年受頒「約翰卡特布朗獎章」(John Carter Brown Medal),此兩項獎項都是頒發給對航海史與殖民史有傑出貢獻的研究者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環境史教授,塔夫斯大學西班牙史教授,家喻戶曉的BBC 節目主持人。紐約時報喻為「 與布勞岱爾、湯恩比等量齊名的歷史學家 」。著作甚多,《食物的歷史》、《我們人類》(皆為左岸出版)、《改變世界的觀念》、《真實、真相、真理》等,最新著作為Pathfinder: A Global History of Exploration。
譯者簡介
薛絢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專事翻譯。譯作有《費正清論中國》(正中)、《植物的祕密生命》、《空間地圖》、《美學地圖》、《意象地圖》(臺灣商務)、《福爾摩啥》、《富翁的物種源始》、《記憶之術》、《耶穌的真實王朝》(大塊)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