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之神」王永慶,締造石化王國。他的領導風格,是產業界的楷模,也是學術界研究的對象。他那揉合東方文化的「家長式領導」,是在人治的氛圍下,顯現嚴明的紀律與威權、父親般的仁慈及道德廉潔的領導方式,大陸上方興未埃的私人企業正如火如荼的以他為模範,找出中國人私人企業的出路。
大陸歷史劇從「雍正王朝」到「康熙大帝」,這一系列敘述皇朝的「清宮戲」,在台灣高燒不退,在大陸熱播不止。「清宮戲」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不僅深受觀眾喜愛和好奇,也引起中共高層重視。
最近,中共舉辦「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系列講座」,其中一堂講的是康雍乾三朝盛世。歷史上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的個性、喜好、處事風格?同時做為中共施政的參考!
另外,他們也向台塑企業取經,研究王永慶的成功之道。他們比較了康雍乾三帝與王董的優劣點,赫然發現,王董同時擁有三帝的優點,而難能可貴的是極少出現三帝的缺點。而其中還有三帝並未具備,或者相對較少的,就是尊重專業。具體表現在王董的大量啟用幕僚,並尊重幕僚的意見。
康熙大帝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但在尊重專業上比起王董要差的多了。另外雍乾二帝更是不如王董。這也是本書撰寫的重點與目地:幕僚制度對王永慶台塑帝國的貢獻。王永慶與「紅衛兵」的關係。
眾所周知,台塑集團有所謂「六大管理機能」,即資材管理、工程管理、營業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預算與目標管理」。
坊間媒體都曾報導說,王永慶經營台塑是有目標的,王永慶說他不搞「策略管理」,只有「目標管理」,及經營成果之「績效管理」。
然而,誰替他推動執行目標管理呢?就是在總管理處總經理室擔任監督稽核,俗稱「紅衛兵」的幕僚群。王永慶的紅衛兵就是指他的「幕僚群」。
但是,為什麼幕僚變成「紅衛兵」呢?「紅衛兵」是大陸的產物,為何在台灣出現,甚至為何在台塑出現?王永慶經營台塑企業跟「紅衛兵」有什麼關係?
如果仔細看台塑集團的經營架構,其實是兩條線。一條線是高度集權,就是以總管理處為核心的幕僚體系,從董事長王永慶開始,下面是總經理王永在,再下來是總管理處,總管理處最核心的就是總經理室,可以說是幕僚中的幕僚。
總經理室往下到各公司,各公司有各公司的總經理室,再往下有各事業部的經理室,再往下是各工廠的廠務室,及各營業處之處務室,然後有產銷生管及營業管理。這實際上是一條線的幕僚管理系統。
還有一條線是從王永慶開始到總經理、到各公司、各事業部、工廠和營業處,這是直線的產銷管理系統。在產銷管理系統是高度分權的,給你權力,同時也給你責任。
例如廠長必須經管生產製造部門,保養部門,倉儲部門;所以當交期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無論是材料延誤,或是人員離職率太高,或是機械故障率高導致不良率高,---都是廠長必須負責,想推卸責任,門都沒有,況且台塑企業有四大公司及其下之各事業部,A公司B公司---可以競爭比較;績效與能力如影隨形,不進步都不行; 這些把關的門神是誰?就是幕僚系統的「紅衛兵」。
台塑集團一方面高度集權,如政策、制度、升遷管道等統一制定,另方面又高度分權,授權給各事業部追求其經營績效。
台塑集團這樣的結構為何能成功推動單位責任制?為何能擁有如此高的活力?寫過王永慶傳的北大教授黃德海認為「這是一個謎」,這背後一定有王永慶一系列的制度設計,他將在第二本書進行充分探索。第一本書只提到這個問題,但尚未解答這個問題。
本書就是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而寫,答案是「推行異常管理」。王永慶堅持推行「異常管理」,就是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些「死角」,誰來做這件事?答案又是「紅衛兵」。
王永慶強調在生產管理過程中,要透過幕僚(紅衛兵)的作用,不斷推動改善並消除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僅僅有制度是不夠的,制度要不斷創新,才能夠不斷有活力。
王永慶說:「我只做異常管理,我平常的工作就是處理異常,如果沒有異常,就看能不能發現有沒有異常。」
台塑是怎麼做到「異常管理」?靠的是一大群成天「找碴」的紅衛兵,王永慶精力有限,看到的也有限,他把絕大部份監督考核企業運作的責任,交給這些學有專精的紅衛兵,讓他們的專業搞定一切。
紅衛兵的衙門叫總管理處,裡面有個總經理室,當某個企業、某個生產線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總經理室會立即叫紅衛兵組成一個「專案小組」,這個「專案小組」是由懂管理、技術的紅衛兵所組成,可以深入基層迅速排除異常。這點是台塑集團獨特的,也是王永慶獨有的,這個專門找碴的機構與人物,被台塑人稱之為「總管理處總經理室」及「紅衛兵」。
早期大陸文革翻箱倒櫃,破壞不少文物,下屬鬥上級,學生鬥老師,兒子鬥老子,----場景轉到台塑,台塑企業總經理室幕僚也到各公司,各事業部作檢核、翻資料、找問題、訪談檢核對象、挖掘異常、討論對策、追蹤改善進度、查核黑函之真實性等等。
但不同的是,台塑紅衛兵設立目的是建議改善,而不是破壞,只搞文鬥不搞武鬥,不過當時也因為就事論是、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被督導查核的單位,非常怕這群手握「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私底下都被叫做「紅衛兵」的人們。
可以說,台塑的成功,一半屬於王董,另一半應該是幕僚群「紅衛兵」的貢獻,沒有幕僚群的群策群力,台塑無法成功,但是幕僚沒有王董的支持與信任,同樣也沒有機會發揮所長,貢獻台塑,所以本書就是希望探討兩者的關係,找出台塑成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