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七七事變史既不是國民黨的歷史,也不是共產黨的歷史,更不是任何一位歷史人物的家史。七七事變史是國史,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每個中華子孫都有權利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
背景篇 七七事變前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逐步擴大 2 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的簽訂 20 二十九軍和冀察政權 29 回憶篇 「七七」回憶錄(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40 七七事變紀實50 宋哲元和蔣介石關係的始末77 憶七七事變107 一個行伍軍人的回憶 111 「七七事變」後實況113 1937 年北平血腥突圍錄116 記北平七七事變前後的兩件事126 與張自忠在北平分別128 蕭振瀛與張自忠的關係130 對張自忠的初次印象132 天津淪陷前的最後一戰 134 檔案篇 《國策的原則》(1936 年8 月7 日日本內閣五相會議決定)142 《1937 年度用兵綱領》(1936 年8 月) 144 《昭和十二年度作戰計劃要領》(1937 年)146 日本駐中國大使館武官喜多誠一等向東京匯報中國形勢(要點) 147 日本內閣擬定的《第三次處理華北綱要》(1937 年4 月16 日) 148 日海軍情報官員向日海軍省報告華北形勢(1937 年5 月20 日) 152 日本政府派兵華北的聲明(1937 年7 月11 日)156 日本中央統帥部對華作戰計劃 157 七七事變《停戰協定第三項誓文》(1937 年7 月19 日夜11 時) 158 毛澤東致宋哲元的信 161 蔣介石致宋哲元親筆函162 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 年7 月8 日)163 國民政府外交部重要聲明(1937 年7 月11 日)165 宋哲元發布戰字第一號命令(1937 年7 月16 日)166 蔣委員長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1937 年7 月17 日) 169 事變後國民政府軍事機關長官會報(第一至十六次會議記錄) 172 七七事變前後重要軍政電報 202 國民政府關於撤職查辦張自忠的明令(1937 年10 月8 日) 239 新聞報道篇 1937 年7 月9 日天津《大公報》 242 1937 年7 月9 日上海《申報》242 1937 年7 月10 日上海《立報》243 1937 年7 月14 日香港《香港日報》244 1937 年7 月17 日香港《華美晚報》245 1937 年7 月27 日上海《時事新報》247 1937 年7 月31 日聚興誠銀行上海分行內部通報248 1937 年8 月7 日上海《大公報》250 1938 年8 月美國《密勒氏評論報》上海版253 史實考論篇 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人事變動264 《華北防共協定》考268 對天津抗戰日期的考證275 關於張自忠的一段公案279 對一張歷史老照片的考證284 關於兩份七七事變史料的考證291 日本軍離間宋哲元與張自忠的陰謀298 冀察政權的解體306 張自忠跌入日本陷阱308 文革後一場改史焚書的鬧劇 321 簡介篇 二十九軍簡史334 二十九軍沿革序列表 347 二十九軍將領小傳 354 宋哲元(1885—1940) 354 蕭振瀛(1890—1947)372 張維藩(1891—1963)376 秦德純(1893—1963)379 佟麟閣(1892—1937)387 張克俠(1900—1984)391 張自忠(1890—1940)396 馮治安(1896—1954)399 趙登禹(1898—1937)404 劉汝明(1895—1975) 407 李文田(1894—1951)410 何基灃(1898—1980)413 黃維綱(1897—1943) 415 吉星文(1910—1958)417 劉汝珍(1901—2000)422 張壽齡(1888—1999) 423 王冷齋(1892—1960)428 過之翰(1887-1965)430 姚景川(1887—1941)435 劉家鸞(1894—1982)439 金振中(1902—1985)440 張俊聲(1893—1979)441 孫 麟(1894—1979)443 後記447
作者簡介 李惠蘭 1950年考入津沽大學歷史系,1954年畢業。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工作。後期專攻七七事變史,著有《宋哲元傳》、《趙登禹傳》、《秦德純傳》、《佟麟閣傳》等人物傳記,編寫《喜峰口羅文峪抗戰史料集》《七七事變前後》、《歷史不該遺忘的人》、《七七事變探秘》,參與編纂《中國抗日戰爭圖志》。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世界宗譜學會會員、美國張學良研究會理事。退休於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明道廣 美籍華人,1954年畢業於臺灣中興大學,1958年負笈美國,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明博士熱愛祖國,經常回國參加學術交流,對日本侵華史頗有研究,曾在臺灣《傳記文學》等刊物發表文章。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