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我們是台灣》以多元台灣、生活台灣、觀念台灣、挑戰台灣等主題,深入探討信仰、族群、飲食、建築、生活空間、機車文化、便利、教育、運動風氣、媒體、產業、災難、飛行安全等面向。多元族群薈萃於台灣,型塑了台灣人的民族性、建構了台灣人的生活樣貌,並牽動著台灣人的觀念和情感,而我們都應學會尊重彼此,才能齊心面對挑戰。 作者群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發,穿梭於島嶼的時空之中,感受腳下土地的歷史,串聯起不同時代的「台灣人」,攜手譜寫出一部屬於小島的共同記憶。在探索歲月的痕跡中發現,原來,每一個曾在台灣島上的「我」都是息息相關,在形成「我們」的同時,亦塑造了台灣的獨特輪廓。 可掃描內文所附QR code,連結《經典.TV》觀賞更深入精闢的訪談。 專文推薦 李鴻源 前內政部部長、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楊憲宏 資深媒體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
推薦序 台灣的價值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開始 李鴻源 推薦序 場所的幸福:台灣是不是台灣的台灣 楊憲宏 目錄 楔子 從混血到共生的集體性格變遷 居芮筠、陳世慧 多元台灣 舉頭有神明 漂泊心靈的依靠 撰文/陳世慧 攝影/安培淂 移民新家園 族群的故事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吃出民族性 鄉愁的味道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生活台灣 多少樓台更迭 建築脈絡拼貼 撰文/張子午 攝影/黃世澤 家之變奏曲 生活空間變貌 撰文/張子午 攝影/黃世澤 機動之島 機車文化兩面刃 撰文/林佳禾 攝影/劉子正 省小失大 便利的反向思考 撰文/裴凡強 攝影/陳弘岱 觀念台灣 從威權到對話 教育價值辯證 撰文/居芮筠 攝影/黃世澤 動靜之間 運動風氣流變 撰文/林佳禾 攝影/陳弘岱 自由幻影 媒體的重重險阻 撰文/張子午 攝影/黃世澤 挑戰台灣 徘徊或突圍 產業十字路口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島嶼試煉 災後何去何從 撰文/陳世慧 攝影/陳弘岱 飛向安全 建立飛行新文化 撰文/趙中麒
作者簡介 陳世慧 經典雜誌資深撰述。2008、2009年,分別以【台灣脈動】、【川流台灣】連續兩屆獲得金鼎獎專題報導獎。【台灣山國誌】共同入圍2010年卓越新聞獎。【環境新五行】獲2012年扶輪公益新聞獎金輪獎。【咱ㄟ社區】獲2014年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 張子午 經典雜誌撰述。系列作品【紛分和合】獲2013年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報導獎。 林佳禾 經典雜誌撰述。曾任人籟論辨月刊編輯,政大新聞系畢業,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英國愛丁堡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碩士。在中國、菲律賓有田野調查經驗,並曾赴馬來西亞、泰國、英國、荷蘭等國採訪。 居芮筠 經典雜誌撰述,曾赴歐洲、中東、非洲採訪,法國里昂第二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糧慌特別報導】入圍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海峽》入圍2012年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環境新五行】獲2012年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入圍2012年吳舜文新聞獎公共服務獎;【文明密碼】獲2013年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咱ㄟ社區】獲2014年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優等獎。 裴凡強 經典雜誌撰述。曾任遠見雜誌執行編輯,海參崴APEC俄文翻譯。為中華民國首位前往曾母暗沙的採訪者。 趙中麒 經典雜誌撰述。一隻游移在此地與彼岸的寄居蟹;曾寄居在國際援助發展和學術兩個領域,目前在媒體這個大殼下討生活。關懷弱勢、喜愛苦行僧式自助旅行。系列作品【兩岸流動】獲2014年兩岸及大陸新聞報導獎佳作;【跨國越界求溫飽:泰緬邊境廉價勞工】系列照片入圍2014年卓越新聞獎新聞攝影獎。 攝影者簡介 黃世澤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作品【環保人回收物】獲2011年吳舜文新聞獎專題新聞攝影獎,【小國大業】入圍2012金鼎獎最佳攝影獎,【唐風綢繆—香港華人文化的流放更生】獲2012年兩岸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媽姐】獲得2013年兩岸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 陳弘岱 經典雜誌攝影。作品【災後 緬甸 米】獲得2009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台灣岸邊】入圍2012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 劉子正 經典雜誌攝影。曾獲2010年吳舜文獎專題新聞攝影獎。作品【在黃土上】入圍2011年金鼎獎最佳雜誌攝影獎。【島嶼 島語】入圍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兩岸流動】獲得2014年卓越新聞獎最佳專題攝影獎。 安培淂 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作品【海峽】獲得2011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難行仍行】獲得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