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聽原始的畢卡索
|
|
Listening to the Primitive Pablo Picasso |
|
|
|
|
|
|
|
|
ISBN |
9867519752 |
定价 |
NT320 |
售价 |
RM50.00 |
作者 |
史作檉
|
出版社 |
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 |
2006-06-01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136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著名詩人哲學家史作檉探討美與藝術,乃至人生的哲理的沉澱,是一部解讀現代與原始藝術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畢卡索其幾何性不但不是西歐傳統性的(如西歐源自希臘幾何學),反而與原始或非洲有著不可分的關係。
1907年,畢卡索發表了〈亞維儂的少女〉,這幅有著類似非洲原始雕刻面具的少女面孔,在當時不被接受、甚至被嘲諷,但後來卻成為標誌立體主義藝術開始的里程碑,並成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一永恆的經典。而這樣劇烈的轉變,原因究竟為何?
著名哲學思想家史作檉為我們作了解答——答案就在於與歐洲文化遙遙相異的非洲原始藝術中。
他指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有一種大趨勢,亦即反一切既有的文字性紀錄的故事、規範或造型,希冀透過幾何抽象的表現,給予觀者直接而深刻的感動。而這種動力,即是來自於非洲原始藝術的呼喚。在生活越簡單的時代中,人距離自然與人存在的感覺越近,原始藝術透過純粹的造型,散發出此種真正屬於人毫無修飾而自由的感覺,直及人心最深處的感動,而這也正是畢卡索,甚至是現代藝術所亟欲重新尋找回的精神。
作者簡介
史作檉
1934年生,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為著名哲學思想家,其以全史觀的視野從哲學、心理學、藝術等層面思考現實的人生信仰、生命現象、文化理念等諸多與人的存在相關的課題,並兼及詩歌創作和繪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文化大學,並在各大學巡迴演講,也曾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辦長期講座,深受各方好評。著作多達五十多部,影響廣泛。 |
|
|
|
|
|
|
|
|
|
|
|
|
|
|
目錄
一、導言
二、我的一段經歷
三、感覺歸復的原理
四、瞬間統合的原理
五、非洲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一)
六、非洲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二)
七、非洲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三)
八、非洲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四)
九、非洲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五)
十、非洲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六)
十一、畢卡索藝術轉折中的根本關鍵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