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記錄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親身經歷。第一篇講述《海瑞罷官》的前因後果;第二篇記錄了「一月革命」的來龍去脈。 歷史,決不是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二字所能了斷,只有具體細緻的分析,才能吸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有時候,有理想的改革運動,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而失敗的教訓,對後人更有深遠的警示意義。 ☆ 「文革」以姚文元批《海瑞罷官》拉開序幕,「羅思鼎」負責人朱永嘉,作為明史專家自始至終參與其事;1976年「四人幫」在懷仁堂被抓而告「文革」結束,朱永嘉時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常委,是上海「武裝叛亂事件」的積極參與者。朱永嘉在「文革」中的特殊經歷,他的口述回憶具有獨特價值。 ☆ 作為「文革」親歷者,朱永嘉在口述中不僅提供了上海「文革」初期許多重要的歷史細節,還夾雜了他個人對「文革」重要人物姚文元、張春橋、陳丕顯、徐景賢、王洪文等人的觀察和評論,為讀者認識這些人物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 ☆ 朱永嘉在口述中結合中國歷史對「文革」和毛澤東的分析和評論,無論是對「文革」研究者,還是一般讀者,都有其參考價值,是一本重要的讀物。
導讀:朱永嘉與他的「文革」口述 / 金光耀 V 第一篇:〈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發表的前前後後 1 ◎ 評《海瑞罷官》的準備與文章發表後上海、北京兩地的對峙 3 ◎ 怎樣從評《海瑞罷官》的爭論演化為對《二月提綱》的批判 18 ◎ 評「三家村」的出籠——由學術爭論轉化為政治上的討伐 29 ◎ 反省與思考 34 第二篇:「一月革命」的來龍去脈 43 第一章:風起之時 47 1.1 「一月革命」名稱的由來 47 1.2 大革命風暴來臨前的上海 49 1.3 6、7月份是上海文化革命起步的階段 58 第二章:〈炮打司令部〉在上海的反響 71 2.1 「鬥鬼」風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71 2.2 北京紅衛兵南下 77 2.3 「常溪萍事件」 87 2.4 我做《文匯報》駐京記者 94 2.5 終於在復旦被逼上梁山 100 2.6 我對批判「資反路線」的一點認識 111 第三章:「一月革命」高潮的形成 121 3.1 寫作班集體造反和機關聯絡站的建立 121 3.2 陳丕顯開始改變態度 132 3.3 毛澤東生日宴會上的講話 135 3.4 上海學生的紅衛兵運動是怎樣發展過來的呢? 139 3.5 上海工人運動是怎樣起來的 140 3.6 毛澤東為什麼在生日宴會的講話中要點陶鑄的名 149 3.7 上海工人隊伍出現分裂 158 3.8 全國全面內戰的前夜——上海的形勢在悄悄地變化 162 第四章:「一月革命」怎樣進入奪權階段 167 4.1 假作真來真亦假——半路殺出來的「康平路事件」 167 4.2 張春橋如何在北京指揮上海的造反派隊伍向困守在康平路大院的「赤衛隊」發起總攻 170 4.3 〈告全市人民書〉是怎麼出籠的 178 4.4 毛澤東派了兩個調查員到上海來 182 4.5 1月6日打倒上海市委大會是怎樣籌備的 187 4.6 經濟風與〈緊急通告〉 191 4.7 毛為全國全面內戰在上海開局而準備的三著棋 197 4.8 火線指揮部是怎樣建立的 212 4.9 公安局奪權 223 4.10「紅革會」炮打張春橋 227 4.11 張春橋處置「支農司」 248 4.12 上海成立了人民公社 260 4.13 關於改名為革命委員會的問題 271 4.14 革命委員會的組織機構及專題寫作組的成立 282 第五章:收不了尾的結尾 289 5.1 「一月革命」進入收尾階段 289 5.2 上海市一級群眾組織究竟是怎樣實現大聯合的 289 5.3 上海在「三結合」問題上的補課歷程 293 5.4 王小七挑戰徐老三 298 5.5 跨系統、跨部門、跨單位的「工總司」,如何在上海實現按系統、按部門、按單位的大聯合 301 5.6 砸「聯司」——上海「文革」期間一場最大的武鬥 312 5.7 「紅革會的這筆賬還是要算的」與郭仁傑之死 319 5.8 大批判促進革命大聯合——上海市六女中的經驗 325 5.9 沐猴而冠的弼馬瘟 328 5.10 陳丕顯成了張春橋手上的燙山芋 330 5.11 陳丕顯的〈我的檢討〉 334 5.12 從批判「資反路線」到專案審查 337 5.13 從「11.10事件」到寫作班的「下課」 339 第六章:白首回思——從感性到理性 353 6.1 毛澤東領導方法和「一月奪權」對全國的後續影響 353 6.2 毛的決策思想和他在「一月奪權」中的隨機決策 361 6.3 文革時期人們的思想方式、心理狀態與行為模式 373 後記 387 附錄:口述者八年以後的自白 395
作者簡介 朱永嘉 1931年生,歷史學者。 文化大革命期間是中共上海市委寫作組負責人,筆名「羅思鼎」的主要人物,曾任中共上海市黨委常委,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常委,全國第四屆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1976年「四人幫」被抓後,因參與武裝叛亂在上海被判刑14年。1990年獲釋,陸續著有《晚年毛澤東重讀古文內幕》、《論曹操》、《劉邦與項羽》,註譯《明詞彙刊》、《呂氏春秋》、《唐六典》、《春秋繁露》等古籍約五百多萬字。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