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從大溪陣頭百年來為關帝誕辰繞境、到北投公民團體十幾年來創造優質環境、再到台馬(來西亞)跨國婚姻中的夫婦努力維護家庭和睦,本書試圖以一個互信模型解釋這三種可分稱為傳統、現代與後現代的社群內部,如何能夠持續合作追求目標。 我們發現最能夠解釋社群合作的變項,是社群自發的非正式互惠規範。因為這一規範不但能夠協調成員的利益,也被內化心中成為生活意義(得到名聲)的泉源。 在理論層次上,雖然Alasdair MacIntyre以其社群觀嚴厲批評互信模型所代表的理性選擇社群觀,本書卻在經驗檢證的基礎上提出綜合兩者所長的新觀點。
誌謝 i 自序 iii 緒論 001 一、後現代社會關係?/ 004 二、MacIntyre 的理念型社群/ 012 三、本書結構/ 021 第一章 互信理論模型 025 一、兩個遊戲/ 029 二、Ostrom-Hardin 互信模型/ 033 第二章 大溪繞境 063 一、老13 社與新4 社的比較/ 067 二、普濟堂與社團促進會(及老9 社)/ 073 三、互惠與名聲的分析/ 081 四、經驗分析與Ostrom-Hardin 互信模型/ 103 五、小結/ 116 第三章 北投社區營造 119 一、公民社團的發展/ 125 二、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及文化基金會/ 134 三、小結/ 150 第四章 台籍與馬華女性的跨國婚姻 163 一、資料介紹與個案選擇/ 166 二、F 與VI 故事的隱藏價值:敘事身分的分析範疇/ 175 三、實踐價值的情況與互信模型/ 186 四、小結/ 202 結論 209 一、互信模型命題的檢證/ 211 二、理性選擇論還是美德社群觀?/ 238 三、尾聲/ 241 參考書目 245 索引 257
作者簡介 方孝謙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兼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程主任 經歷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專長 社會變遷、政治人類學 研究成果 殖民地認同、大陸鄉鎮企業、社群合作 著有《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2001年初版、2008年增訂版,台北:巨流。)及中、英論文近四十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