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當前經濟學區分成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前者採取原子式方法分析個體決策,而把外部性問題交給後者解決,並賦予政府高於市場的權力。在此思維下,經濟學家很容易定義自己的任務為:有效率地將政治權力之配置轉換成財富的重分配。經濟學不自覺地淪為一門遭受譏諷的「沒有公義的社會科學」,或被批評為不願探究真實社會的「偽科學」。多數的經濟學家在專精於數理之後,也長期困在偽科學裡。 當前的教科書也認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但僅能零星地添加補救的章節。究其原因是,現今經濟學家甚少接觸到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的使命是體制變革,要求學者隨時回顧社會狀態,尋找一般百姓能生活更好的政經體制。因此,經濟學有必要在現行的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之外,加入政治經濟學,或稱「經濟學原理三」。 本書架構在此視野下,內容分五篇。第一篇回顧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並介紹教學架構。第二篇探討經濟行動的主觀性、創業家精神、和知識與資本累積等核心概念。第三篇論述自由經濟體制的各議題。第四篇檢討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包括計劃經濟、福利國家、社會民主、第三條路和權利與正義理論。第五篇討論當代的凱因斯經濟管理政策和兩岸政治經濟發展。 Economics has been divided in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to date. While Microeconomics concerns under the atomic individualism th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ecisions, Macroeconomics empowers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the duty to solve the externality problems but also the rights superior to ones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such thinking, economists readily orientate themselves to efficiently convert configurations of political powers into wealth redistributions. Consequently, Economics becomes an ironic discipline as "the social science without justice." It is even criticized as a “pseudo-science” which has been far from the real society. Unfortunately, most economists have trapped in the pseudo-science over a long term after specializing in mathematics. Authors of textbooks have also criticized such problems, but they only can solve it by adding few chapters under the stereotypical framework. It is the reason that contemporary economists seldom learn Political Economics. From perspectives of classical tradi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mission of Economics is to change institutions, which strongly requires scholars to find a well political-economy for citizens by watching and updating the last social conditions. Accordingly, Economics is supposedly introduced Political Economics a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II, in addition 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This book is organized into five parts. Section 1 re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indicates th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Section 2 explor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Political Economics including the subjectivity of economical actions, entrepreneurship, and knowledge with capital accumulation. Section 3 argues the important issues for a free economy. Section 4 criticizes different political economies including planned economy, welfare states, social democracy, the third way, as well as theory of right and justice. Finally, Keynesian economic management 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for both economics and politic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re discussed in Section 5.
前言 5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16 第一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之探索 16 亞當史密斯、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力與資本財 第二節 科學經濟學的發展 23 新古典經濟學、窄化的經濟學 第三節 新政治經濟學 28 精確科學、憲法經濟學、芝加哥政治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奧地利經濟學派 第二章 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架構 40 第一節 政治經濟學的三個分析範疇 41 一人世界、二人世界、多人世界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的兩個分析層次 50 兩層次的議題、經濟學原理三 第二篇 核心概念 第三章 主觀論 60 第一節 主觀論的基本概念 61 經濟概念的主觀性、均衡分析、動態主觀論、忽略主觀論的危機 第二節 行動人 70 行動、理性 第三節 知識 74 個人知識、知識的種類、默會致知、知識的生產 第四章 市場過程 84 第一節 自由市場與競爭 85 市場的意義、競爭的意義、發現程序 第二節 創業家精神 93 古典的創業家精神、當代的創業家精神 第三節 利潤 98 利潤競爭、創業家的警覺 第五章 資本與成長 106 第一節 資本 107 載具、資本財 第二節 生產與消費結構 112 生產結構、消費結構 第三節 經濟成長 117 資源限制、需求創新 第三篇 自由經濟體制 第六章 市場失靈論 128 第一節 市場失靈的論述 129 市場失靈論1.0、市場失靈論2.0、市場失靈論3.0 第二節 對市場失靈論的批判 138 寇斯的批評、米塞斯的批評 第三節 市場的創造 143 消費奢華困境、ZARA 品牌 第七章 政府論 150 第一節 古典自由主義的政府論 151 洛克的政府起源論、諾齊克的權利論 第二節 當代自由主義的政府論 161 公共財、租稅、管制 第三節 傳統中國的政府論 167 聖人作制、打造帝王、帝王師、另類傳統 第八章 政治市場 180 第一節 集體決策的迷思 181 集體理性、全體一致的共識 第二節 自由的政治市場 186 政治市場的結構、民主的發現過程、民粹政治、創業家概念的延伸 第三節 開創政治市場 201 民主的萌芽與發展、憲政民主的起源 第九章 社會演化 222 第一節 論述前提 223 私有財產權制、方法論個人主義 第二節 制度與組織 226 個人的結合、兩種秩序、個人主義 第三節 延展性秩序 232 文化演化學說、群體選擇、遵循規則 第十章 經濟理性 244 第一節 經濟理性 245 有限理性、經濟理性的擴充 第二節 SARS 危機 249 遵循規則、市場的形成 第三節 核能的抉擇 255 議案的提出、議案的議決 第四篇 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 第十一章 計劃經濟 264 第一節 計劃經濟的實驗 265 前蘇聯的五年計劃、中國的大躍進、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第二節 計劃經濟理論 270 計劃經濟1.0、計劃經濟2.0、計劃經濟3.0 第三節 計劃經濟的失敗 280 軟預算、委託人與代理人問題、中間財的價格計算、知識的生產與利用 附 錄 法國的指導性經濟計劃 292 第十二章 戰爭經濟與福利國家 300 第一節 戰爭與福利政策 301 英國的經濟動員、福利政策的興起 第二節 強權國家的經濟制度 307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法西斯主義的體制 第三節 福利國家 313 政策與體制的區別、教育券、職分社會 第十三章 社會民主體制 322 第一節 社會民主 323 德國的社會民主、社會權 第二節 瑞典模式 330 維克塞爾、瑞典的成功條件 第三節 自由 339 自由與權利、自由與價值、自由經濟 第十四章 第三條路 352 第一節 新社會主義 353 社群主義、夥伴關係、義工社會、企業社會責任 第二節 不參與權利 367 不參與的成本、不提案的第三方 第三節 正義 373 重分配正義、交易正義、公義社會 第五篇 當代政經議題 第十五章 經濟管理 386 第一節 貨幣與景氣波動 387 通貨膨脹、利率、景氣波動 第二節 經濟管理 399 英國重返金本位、凱因斯政策、日本的失落年代 第三節 當代經濟危機 410 美國次貸風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第十六章 兩岸的政治經濟發展 420 第一節 台灣的經濟發展歷程 421 經濟起飛、財富分配惡化、病態消費 第二節 中國大陸的發展策略 432 改革開放、體制轉型、中國模式、後發劣勢、比較優勢戰略 附 錄 一位自由經濟學家的證詞 449 結語 458 參考文獻 464 索引 482
作者簡介 黃春興 (Chun-Sin Hwang)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曾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不少文章,也常為台海兩岸報刊撰寫評論和雜文。 作者專研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曾與干學平教授出版不同於新古典經濟學架構的《經濟學原理》教本,近十年來,並與兩岸學人成立「華人海耶克協會」,推展自由經濟與憲政民主的經濟理論。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