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人文講堂」專題一「圖像中的歷史世界」的成果。
閱讀歷史、研究歷史,除了汗牛充棟的文字材料外,原來還有多種多樣的、充滿趣味的圖像資料可供選擇。五位學者選取不同的圖像資料:墓葬壁畫、摩崖石刻、古代地圖、電子地圖、歷史照片,與讀者分享不同的歷史課題。
徜徉圖像的神奇世界,與你一起盡情領略歷史與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蒲慕州
台灣大學文學士,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學部主任。著有《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尼羅河畔的文采:古埃及文選》、《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Wine and Wine Offering in the Religion of Ancient Egypt、In Search of Personal Welfare: A View of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 等中英文著作,並發表論文數十篇。
黃佩賢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倫敦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美術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主修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研究興趣包括漢唐考古與物質文化、墓室壁畫、文化遺產等。
黎明釗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研究專長包括秦漢及魏晉政治與社會史、漢代簡牘。有《史學傳薪:社會.學術.文化的探索》(編著)、《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等著作,及發表〈里耶秦簡:戶籍檔案的探討〉等論文。
張偉國
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及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現執教於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自1983年開始,為香港電台文教節目「中華五千年」撰稿,並主持「神州五十年」、「古今風雲人物」等節目。
譚家齊
香港中文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專攻中國近世法制史及社會經濟史。現從事中國近世法制、經濟發展與基層社會控制的研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研究員、博士後研究員,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范家偉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獲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研究範圍是中國醫學史,興趣集中在中古時期醫療與疾病史。近年研究亦涉及現代中國血吸蟲病的防治運動史。出版有《六朝隋唐醫學之傳承與整合》、《大醫精誠:唐代國家、信仰與醫學》、《中古時期的醫者與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