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
|
|
The Democracy Project: A History, A Crisis, A Movement |
|
|
|
|
|
|
|
|
ISBN |
9789862726075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大衛.格雷伯
|
译者 |
湯淑君,李尚遠,陳雅馨 |
出版社 |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4-07-0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00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反對,是為了生存;
公民覺醒是為了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
上街頭是為了追求更有尊嚴的未來!
原本只是一則雜誌上的廣告,邀請大家在 2011年9月17日一起上街頭,占領華爾街;這樣單純的籲請,如何演變成一場全球矚目的公民運動,且影響力延燒至今?
大衛.格雷伯以「占領華爾街」發起人之一的角度,翔實觀察了占領行動的始末,並分析了行動的原因與獲致成功的諸多因素。
身為一個相對溫和的無政府主義者,格雷伯重新耙梳了民主的定義:民主不是只彰顯在投票的那一刻,而是一種基於人人在根本上平等的信念,允許人們以充分且平等參與的方式,運用各種有利的手段,去決定集體的事務。
格雷伯也以資深社運人士的經驗,分享了公民行動中取得共識決的操作原則,如何「占領」及「解放」各種公共空間,以及如何在既有的權威之外,建立起平等且廣泛參與的自治生活。
所謂革命、行動與公民不服從,從來就沒有固定的形式,其所激盪出的思想轉換卻是永久的。我們所要做的,不是顛覆掉一切既存的體制,而是不斷擴展自由的範圍,直到它成為生活中的終極價值。
名人推薦
李茂生(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張鐵志(《號外》雜誌總編輯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總主筆)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
孫窮理(苦勞網記者)專文推薦
王丹(中國民運人士)
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
吳叡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
姚人多(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孫權(高師大跨藝所助理教授)
黃哲斌(媒體工作者)
黃國昌(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聯手推薦
以上皆按姓氏筆畫排列
「整個社會中階層向上移動,已經成為無法實現的夢想。值此之際,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種不斷被傳統民主體制壓抑到社會邊緣的生活圈,或許就是另一個讓我們恢復尊嚴的選擇。」——李茂生
「如何思考社運組織的內部民主?如何思考國家暴力的本質?如何判斷公民不服從是否『是』非暴力的?……書中不斷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想法,並用具體行動激發我們探索民主實踐的各種可能,確實開拓了我們對另類政治實踐的想像空間。」——陳俊宏
「反抗精神與行動的極佳見證。作者也大聲提醒我們,民主自由絕非從天而降、不勞而獲,而是需要奮力爭取。」——黃哲斌(媒體工作者)
「資本主義由全球化發展到區域經濟體,扯碎了工人階級的連帶,也造成全球性的分配不均現象,對於像格雷伯這樣的行動者而言,已經難以使用在全球資本競租 環境下被扯得支離破碎的『工人階級』來描述行動的主體,而採取了『百分之九十九』對『百分之一』這個模糊的概念……對於促成趕上這一個早已跨越國境的對話 與行動,格雷伯的諄諄之言,應當是重要的開始。」——孫窮理 |
|
|
|
|
|
|
|
|
|
|
|
|
|
|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 恢復尊嚴的另一種選擇 李茂生
〈推薦序〉 從占領華爾街到占領立法院 何明修
〈推薦序〉在街頭實踐民主 陳俊宏
〈推薦序〉 重新想像民主 張鐵志
〈推薦序〉 街頭民主的突圍與創進 孫友聯
〈推薦序〉民主的想像與匱乏 孫窮理
導言
當人們擁抱民主時,他們腦子裡所想的,一定是比單純參與選舉更為廣大而且深刻的事情;那必定是個人自由的理想,與某種迄今未曾實現的觀念的結合。那個觀念就是,自由的人必須能夠像講理的成年人一同坐下來談,並且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
【第一章】 序幕即將揭開
投入社會運動那麼久,你會有點忘記自己還有可能會贏。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辦遊行、群眾大會⋯⋯假如只有四十五人現身,你會很沮喪。如果三百人到場,你會很高興。結果,有一天,來了五十萬人。你反而難以置信:某種程度上,你早已停止去想那有沒有可能發生了。
【第二章】占領運動為什麼可行?
反叛亂專家長久以來都明白,革命在任何國家醞釀發酵的最明確前兆,就是失業人口增加和大學畢業生窮困潦倒:換句話說,就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空閒時間很多,有各種理由憤怒不平,並且接觸到一整部的基進思想史。
【第三章】「暴民開始思考與講理」
不論用哪一種意思來解釋無政府主義,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它是一種政治運動,目的在促成一個真正自由的社會—而這也為「自由的社會」下了定義,亦即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只有在不會時時受暴力威脅強制下,才會互相建立這類的關係。歷史已經證明,嚴重的財富不均以及諸如蓄奴、以勞役償債或僱傭勞動等制度,只在有軍隊、監獄和警察做後盾的情況下,才可能存在。
【第四章】 改變如何發生
不管我們採取怎樣的行動,我們都必須創造空間,讓自己能夠真誠地遵守講理與妥協的原則,就算我們已經揭穿在政客宣稱自己能夠憑空創造「政治現實」的空談背後,他們所仰仗的其實是由全然不講理的蠻橫武力構成的國家機器。而這必然意味著,在面對蠻橫、不講理的權力時,我們不該訴諸任何「講理」的妥協,而是應該以彈性與巧思的反制力量對抗,我們必須採取基進的另類取徑,而且不斷提醒眾人,所謂的「權力」究竟是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
【第五章】尚待破除的魔咒
革命的年代絕對沒有結束。人類的想像力頑固地拒絕死去。當許許多多的人們同時開始掙脫那些強加在我們集體想像力的鐐銬時,那一刻,即便是最深刻灌輸在我們腦海中的那些關於什麼在政治上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預設,過去也曾在一夜之間粉碎脫落。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大衛.格雷伯 David Graeber
人類學家,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發起人,也是享譽國際的《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Debt:The First 5,000 Years)一書的作者,現任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人類學教授。他有多本著作 ,並且為《哈潑》(Harper's)、《The Baffler》以及其他雜誌與期刊撰寫文章。
作者知名度
1.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美國商業週刊》稱他為華爾街占領運動的重要領袖。
2. 2011年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
3.二○一一年出版的《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中文版由商周出版)一書,榮獲「文化人類學學會」(Society for Cultural Anthropology)二○一二年最佳專書獎。
譯者簡介
湯淑君
翻譯工作者,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譯有《同學,上課了!》、《甩掉壞情緒》、《哪裡出了錯?》、《深海潛航》、《比爾蓋茲開講》等書。
李尚遠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帝國》(合譯)、《我們只有一個世界:全球化的倫理學》、《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 》、《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
陳雅馨
台大社會所畢。譯有《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未來的性》(麥田)、《路西法效應》(合譯)、《REPLAY重播》、《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合譯)(商周)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