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死前,我想要
再擁抱她一次;看著我女兒畢業;和外星人一起吃生菜沙拉;
站上國際換日線;告訴父母,我是同志;戰勝乳癌;
不用再為錢煩惱;勇敢面對生活,做我自己……
這是一場全球性的行動藝術計畫──
跨越6大洲、40個國家、超過200面的「夢想之牆」,讓人們在這一方空間裡重新定義「死亡」,思索死前最後一個夢想,找回勇敢活下去的力量。
華裔藝術家張凱蒂在親如母親的長輩驟然離世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悲傷。在她不斷思索死亡的同時,許多想見的人、渴望做的事一一浮現。然而,這些願望太容易淹沒在繁忙的生活步調中,而被推遲與遺忘……
凱蒂將紐奧良一棟荒廢建築牆面改造成一塊巨型黑板,用噴漆寫下「在我死前,我想要……」(Before I Die, I Want to...)的句子,並附上粉筆。沒想到,人們紛紛駐足寫下遺願與夢想,提醒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這項動人的計畫旋即以驚人速度在全球各地展開活動,從阿姆斯特丹、聖地牙哥到哈薩克、南非,包括台灣,迄今已有超過200面「夢想之牆」。凱蒂於TED發表的演講影片也令許多人感動落淚。而今,這些深具啟發性的故事將首次成書,盼望在這人心脆弱的年代,引領讀者共同思索這項生命議題,從中找回人生的價值與力量。
本書特色
1.本書集結全球各地、各色人種面對死亡的態度,為夢想奮力發聲。書中可見各城市不同文化、種族、年紀、性別、職業、語言等各型各色的人,紀錄下自己的感動,極富國際串聯感。
2.本書有別於探討死亡議題的書籍帶給人沉重之感,以行動藝術計畫喚起人們對人生與死亡議題的關注與共鳴,讓人從中看見希望、找回生活的力量及失落的自己。
3.作者為華裔藝術家,更具親近與文化銜接感,對國內的「設計X社會議題」風潮,有所助益。
4.內容極具創意,可搭軌國內頻繁、年輕的抗議文化。英式設計感強烈,國內亦較少視覺設計VS.行動主義相關書籍。
※面對「死亡」,各界名人這麼說:
在我死前,我想要……
學會如何面對死亡、分離和道別。──Candy Bird
I want to live full, make a difference, love and be loved, on top of all, I want to “Thank you”.──余湘
有尊嚴的老──畢恆達
我想要分享更多好故事給這個世界!──許毓仁
讓世界好一點、綠一點,眾生得以快樂共享。──陳藹玲
說謝謝,再見。──聶永真
名人推薦
Candy Bird(塗鴉客)、余湘(WPP傳播集團GroupM台灣區董事長暨總裁、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許毓仁(TEDxTaipei 創辦人)、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彥博(極地超馬運動員)、聶永真(設計師)──推薦
以大規模的行動結合裝置藝術與社會行動主義,凱蒂利用公共空間讓人民的聲音被聽見。──歐普拉雜誌
該怎麼形容張凱蒂呢?我們很興奮她能用如此簡單與創意的方式,讓人們說出他們對都市公共空間的期望,並展開辯論。不管是便利貼或粉筆,凱蒂證明了你不需要花一大筆錢,才能改變社會。──USA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