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恩難報: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
|
|
Can Never Repay Your Parents’ Kindness: The Literati’s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and Its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ang Dynasty |
|
|
|
|
|
|
|
|
ISBN |
9789863500001 |
定价 |
NT400 |
售价 |
RM62.50 |
作者 |
鄭雅如
|
出版社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
2014-02-1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08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在過往的研究中,唐代被認為是較不重視孝道的時代,
但本書以士人行孝的生命經驗,整合制度史、社會史與文化史的視角,
建立層次豐富的唐代孝文化圖像。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今成轉蓬去,嘆息復何言。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唐代士人為養親而求仕,為求仕而離親;宦遊遷轉的生涯模式,以及儒家倫理法制化形成的諸多規範,深刻影響士人的孝道實踐。本書以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為主題,關注人與制度、文化如何互動折衝。從官僚制度、禮律規範、社會習俗、宗教文化等脈絡,考察士人如何實踐當時社會所認定的子道,包括:養親、服喪、葬親、祭祀,以及於唐代獲得長足發展的追贈先世和追薦冥福。分析士人實踐孝道可能遭遇什麼困難,行孝重心落於何處,孝道的評價標準有何變化。藉由重建唐代士人身處之倫理體制與情境,捕捉唐代士人的生命經驗,以及唐代孝道文化的特質。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前 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唐代孝道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取徑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生養死哀
前 言
第一節 志在祿養
第二節 解職歸侍
第三節 服喪與起復
結 語
第三章 歸葬先塋
前 言
第一節 歸祔先塋的倫理意義
第二節 仕宦家庭的歸葬
第三節 遷延多年的葬事
結 語
第四章 追贈先世
前 言
第一節 漢唐間追贈先世的發展
第二節 追贈先世於私門的意義
第三節 國家提倡「以忠成孝」
結 語
第五章 追孝與追福
前 言
第一節 祭祀:示不忘先
第二節 追薦:救拔先人
結 語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士人的孝道實踐
第二節 士人行孝的特質
餘 論
徵引書目
索 引
後 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鄭雅如
新竹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女性史、社會文化史。著有專書《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另撰有〈中古時期的母子關係──性別與漢唐之間的家庭史研究〉、〈齊梁士人的交遊──以任昉的社交網絡為中心的考察〉、〈「中央化」之後──唐代范陽盧氏大房寶素系的居住形態與遷移〉、〈重探上官婉兒的死亡、平反與當代評價〉等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