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決定了這個都會的崛起,它曾經是搖籃,後來是防線和天塹,最後成為巴黎的景觀。
巴黎的一切都圍繞塞納河展開,左岸和右岸你選擇哪一邊,這是生活態度和世界觀的問題。
塞納河上的橋,以前造滿了房子,它是島上古城伸出來的手臂,現在是開車和散步的地方。
無論過去現在,對巴黎人來說,過河總是一件事情。
12.5cm,把世界裝在口袋裡
12.5cm,可以是一支廣角鏡,一張紙莎草的古紙,
也可以是肩並肩的距離,或者深藏萬千世界的畫面。 12.5cm的寬度,讓遙遠的埃及、羅馬、伊斯坦堡……變得親近。 這套口袋書把目光投向人類歷史上最燦爛的文明奇蹟,古老的浪漫傳說,用細緻入微的圖像和文字描繪朝代風雲、世間滄桑。 無數驚天動地,都在12.5cm之間。
本書特色
素有「文學界的王家衛」美譽的張耀,特別為國人企劃主編【12.5cm的大世界】系列,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為主題線索,解讀世界最具歷史影響和人文價值的地點。
全系列共有十本,在開本上採取12.5cm寬的小32開本,讓讀者可以將世界裝在口袋裡,隨時隨地閱讀全彩跨頁最宏美的攝影,書中不僅有深度的人文史地,書末也特別有專章提供當地旅遊景點資訊,本系列套書可說是喜愛國外旅遊、愛好世界文化者最實用的選擇。
作者簡介
張耀
以旅行為生活基調,不斷挑戰創意的攝影作家。視覺圖書的始作俑者。其生活及創作方式,有人稱他是「行走貴族」、「不在地的人」、「文學界的王家衛」,有人說他的書是「雅痞聖經」……。在海外,張耀已擁有一大批「咖啡迷」,他們收藏張耀每一時期的每一部作品。他說自己是拿照相機的作家。迄今已在海內外出版數十種圖文著作。一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或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信仰。八○年代在維也納生活,為歐洲多家著名報紙和雜誌撰寫、拍攝專輯作品。經年旅行世界各著名城市,撰寫一系列歐洲咖啡館文化的作品,並於維也納、格拉茲、薩爾斯堡及荷蘭阿姆斯特丹、香港、台北舉辦了數十次個人作品展。一九九七年起定居巴黎。
一九九五年在台北推出《打開咖啡館的門》、《咖啡地圖》,即掀起新人文影像風潮,以後以其特別.圖文創作方式,揭開一連串視覺性格化的「城市故事」:《黑白巴黎》、《彩色羅馬》、《東京.雨.十三度∕上海77層樓》、《東京288小時》……,每本書,都變成一種時髦,都像一個紙上進行的電影。二○○○年在上海組建巴黎、上海張耀工作室。張耀工作室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激情的創作團隊,因一種理想而成立,整體構想是一個國際化的創作平台。集合了上海、巴黎兩地的專業編輯、設計人員,倡導世界主義與個人主義並行的創作主張。張耀作品:一九九九年與sony music合作推出第一本音樂CD影像書,《音樂咖啡地圖(一).巴黎!巴黎!》。以《咖啡地圖》一書為線索,結合其全新攝影、文字,及親自挑選跨越古典、爵士、法文歌曲,穿插九八年底的巴黎街頭聲音,交織成前所未有的Cafe飄乎之旅。
二○○○年,跟Epson公司合作,推出全球首次無印刷,十種不同版本的數位單本圖書《七個錯城》,又創視覺表達的新形式。
二○○一年,《東京.雨.十三度∕上海77層樓》,以全新的國際觀,強烈的視覺語言,寫照東方兩個最瘋狂、摩登的大都會生活。強烈的影像,再次引起「數位雙城記」的熱門話題。
咖啡三部曲的高潮《叫咖啡的地方》,二○○二出版後,再度激起咖啡熱,其流暢而優雅的視覺語言,及更國際性的題材,創造了張耀最獨特深邃的Cafe世界。
二○○四年,在《巴黎的一天》,即是美好年代的一次呈現,濃縮了千百年來的無限優雅、前衛時尚以及文學記憶,是一部最貼近巴黎個性與主張的生活美學,張耀以獨特深邃的個人風格,劃出一條屬於巴黎、也屬於你最完美的享受路線。
二○○六年,《在奢華的盡頭》中,張耀以其獨到的眼光,精挑細選了歐洲十家大飯店,以感性優美的文字,配以一幀幀色彩飽滿、誘人目光的攝影圖片,娓娓道來每家飯店的身家故事、歷經的美麗與哀愁,串聯起來,儼如一段旖旎、浪漫的歐洲文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