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讀《菜根譚》,從中思考人間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
•讀《菜根譚》,就像與一位智者交談,心中的疑慮都會消失,留下的是帶著暖意的心得和警醒。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洪應明融會了儒、道、釋三家的思想,將自己的人生體驗結合在這些深厚長遠的文化傳統中,形成《菜根譚》這種特殊的思想特色與行文風格,也是明代士人精神生活高度凝聚的共通寫照。
《菜根譚》跟一般講述人生哲學的書不同,它重視人生或是社會生活會遇到的困境,關注著人跟社會的互動,因此《菜根譚》可說是一本學習他人經驗,來調整自己行為的作品。
上從君臣之間,下到家庭內部,連篇進行反覆論述,那些寬厚待人、反對趨炎附勢、傲視王公權貴、推崇濟貧解厄等等的觀念與作法,就像「菜根」一樣,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日本人福田雅太郎說它「千錘百煉,斑斕絢麗」,又認為「此書確可算得是修養身心書中之冠」。
運用《菜根譚》充滿審美情趣的佛教與道教思維方法,你一定可以體味到,現實人生中許多的難題,只要定心於自身之錘煉修培,都可以在一片自由揮灑中迎刃而解。
出版序 嚼得菜根,百事可為──心靈雞湯《菜根譚》 ■壹、德在人先…利居人後 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 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 出污泥而不染 明機巧而不用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和氣致祥 喜神多瑞 淡中知真味 常裡識英奇 閒時吃緊 忙裡悠閒 靜中觀心 真妄畢見 得意須早回頭 拂心莫便放手 澹泊明志肥甘喪節 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脫俗成名 超凡入聖 退即是進 與即是得 驕矜無功 懺悔滅罪 全身遠害 韜光養德 天道忌盈 卦終未濟 攻人毋太嚴 教人毋過高 事悟而癡除 性定而動正 軒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懷廊廟 無過便是功 無怨便是德 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原諒失敗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富者應多施捨 智者宜不炫耀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讓三分之功 對小人不惡 待君子有禮 伏魔先伏自心 馭橫先平此氣 不流於濃豔不陷於枯寂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 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真偽之道只在一念 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 忘功不忘過 忘怨不忘恩 無求之施一粒萬鍾 有求之施萬金無功 推己及人 方便之門 惡人讀書 適以濟惡 崇儉養廉 守拙全真 讀書希聖 講學躬行居官愛民立業種德 苦中有樂 樂中有苦 無勝於有德行之行為 無劣於有權力之名譽 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 寬嚴得宜 勿偏一方 謙虛受益 滿盈招損 名利總墮庸俗 意氣終歸剩技 心地須要光明 念頭不可暗昧 ■貳、心公不昧…六賊無蹤 君子居安思危 天亦無所其技 中和為福 偏激為災 多喜養福 去殺遠禍 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 殺氣寒薄 和氣福厚 正義路廣 欲情道狹 厚德載物 雅量容人 憂勞興國 逸豫亡身 勉勵現前之業 圖謀未來之功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不著色相 不留聲影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君子窮當益工 勿失風雅氣度 未雨綢繆 有備無患 臨崖勒馬 起死回生 捨己毋處疑 施恩勿望報 厚德以積福 逸心以補勞 修道以解阨 天福無欲之貞士 而禍避禍之憸人 人生重結果 種田看收成 多種功德 勿貪權位 當念頭積累之難 常思傾覆之易 只畏偽君子 不怕真小人 春風解凍 和氣消冰 順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憂 富貴而恣勢弄權 乃自取滅亡之道 精誠所感 金石為開 文章極處無奇巧 人品極處只本然 明世相之本體 負天下之重任 凡事當留餘地 五分便無殃悔 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 持身不可輕 用心不可重 持盈履滿 君子兢兢 卻私扶公 修身種德 愛重反為仇 薄極反成喜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盛極必衰 剝極必復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對陰險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 震聾啟瞶 臨深履薄 君子之心 雨過天晴 有識有力 魔鬼無蹤 大量能容 不動聲色 戒疏於慮 警傷於察 辨別是非 認識大體 親近善人須知幾杜讒 剷除惡人應保密防禍 節義來自暗室不欺 經綸繅出臨深履薄 倫常本乎天性 不可任德懷恩 不誇妍好潔 無醜污之辱 ■參、位盛危至…德高謗興 富貴多炎涼 骨肉多妒忌 功過不容少混 恩仇不可過明 應以德御才 勿恃才敗德 窮寇勿追 投鼠忌器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 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 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真誠為人 圓轉涉世 雲去而本覺之月現 塵拂而真知之鏡明 一念能動鬼神 一行克動天地 情急招損 嚴厲生恨 不能養德 終歸末節 急流勇退 與世無爭 慎德於小事 施恩於無緣 文華不如簡素 談今不如述古 勿妄自菲薄 勿自誇自傲 道乃公正無私 學當隨事警惕 信人示己之誠 疑人顯己之詐 春風育物 朔雪殺生 善根暗長 惡損潛消 厚待故交 禮遇衰朽 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 為奇不為異 求清不求激 恩宜自薄而厚 威須先嚴後寬 心虛意淨 明心見性 人情冷暖 世態炎涼 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 明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虛 操持嚴明 守正不阿 渾然和氣 處世珍寶 誠心和氣陶冶暴惡 名義氣節激礪邪曲 和氣致祥瑞 潔白留清名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 忍得住耐得過 則得自在之境 心體瑩然 不失本真 忙裡偷閑 鬧中取靜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子孫造福 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處富知貧居安思危 清濁並包 善惡兼容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寧為小人所毀 勿為君子所容 好利者害顯而淺 好名者害隱而深 戒高絕之行 忌褊急之衷 虛圓立業 僨事失機 處世要道 不即不離 ■肆、世間之廣狹…皆由於自造 藏才隱智 任重道遠 喜憂安危 勿介於心 宴樂、聲色、名位 三者不可過貪 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 過滿則溢 過剛則折 冷靜觀人 理智處世 量寬福厚 器小祿薄 惡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親 燥性僨事 和平邀福 和衷以濟節義 謙德以承功名 居官有節度鄉居敦舊交 事上敬謹 待下寬仁 處逆境時比於下 心怠荒時思於上 守口須密 防意須嚴 責人宜寬 責己宜苛 幼不學 不成器 不憂患難 不畏權豪 濃夭淡久 大器晚成 靜中見真境 淡中識本然 言者多不顧行談者未必真知 無為無作 優遊清逸 春色為人間之蛫╮@秋氣見天地之真吾 心靜而本體現 水清而月影明 天地萬物 皆是實相 歡樂極兮哀情多 興味濃後感索然 知機真神乎 會趣明道矣 萬象皆空幻 達人須達觀 泡沫人生 何爭名利 極端空寂 過猶不及 得好休時便好休 如不休時終無休 冷靜觀世事 忙中去偷 不親富貴 不溺酒色 恬淡適己 身心自在 廣狹長短 由於心念 栽花種竹 心境無我 知足則仙凡路異 善用則生殺自殊 守正安分 遠禍知道 與閒雲為友 以風月為家 存道心 消幻業 修養定靜工夫 臨變方不動亂 隱者無榮辱 道義無炎涼 去思苦亦樂 隨心熱亦涼 居安思危 處進思退 貪得者雖富亦貧 知足者雖貧亦富 隱者高明 省事平安 超越喧寂 悠然自適 ■伍、生死成敗…一任自然 得道無牽繫 靜躁兩無關 濃處味短 淡中趣長 理出於易 道不在遠 動靜合宜 出人無礙 執著是苦海 解脫是仙鄉 躁急則昏 靜極則明 臥雲弄月 絕俗超塵 鄙俗不及風雅 淡泊反勝濃厚 出世在涉世 了心在盡心 身放閒處 心在靜中 雲中世界 靜裡乾坤 不希榮達 不畏權勢 聖境之下 調心養神 春之繁華 不若秋之清爽 得詩家真趣 悟禪教玄機 像由心生 像隨心滅 來去自如 融通自在 憂喜取捨之情 皆是形氣用事 欲心生邪念 虛心生正念 富者多憂 貴者多險 人為乏生趣 天機在自然 煩惱由我起 嗜好自心生 以失意之思 制得意之念 處世流水落花 身心皆得自在 勘破乾坤妙趣 識見天地文章 猛獸易服 人心難制 處世忘世 超物樂天 人生本無常 盛衰何可恃 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 苦海茫茫 回頭是岸 求心內之佛 卻心外之法 徹見真性 自達聖境 心月開朗 水月無礙 野趣豐處 詩興自湧 見微知著 守正待時 森羅萬象 夢幻泡影 毀譽褒貶 一任世情 不為念想囚繫 凡事皆要隨緣 自然得真機 造作減趣味 真不離幻 雅不離俗 布茅蔬淡 頤養天和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陸、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斷絕思慮 光風霽月 機神觸事 應物而發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自然人心 融合一體 不弄技巧 以拙為進 以我轉物 逍遙自在 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 任其自然 萬事安樂 思及生死 萬念灰冷 卓智之人 洞燭機先 雌雄妍醜 一時假相 風月木石之真趣 惟靜與閒者得之 天全欲淡 雖凡亦仙 本真即佛 何待觀心 勿待興盡 適可而止 修行宜絕跡於塵寰 悟道當涉足於世俗 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 山居清洒 入都俗氣 人我合一之時 則雲留而鳥伴 禍福苦樂 一念之差 若要功夫深 鐵尺磨成針 機息心清 月到風來 落葉蘊育萌芽 生機藏於肅殺 雨後山色鮮 靜夜鐘聲清 雪夜讀書神清 登山眺望心曠 萬鍾一髮 存乎一心 要以我轉物 勿以物役我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不可徒勞身心 當樂風月之趣 何處無妙境 何處無淨土 順逆一視 欣戚兩忘 風跡月影 過而不留 世間皆樂 苦自心生 月盈則虧 履滿者戒 體任自然 不染世法 觀物須有自得 勿徒留連光景 陷於不義 生不若死 非分之收穫 陷溺之根源 把握要點 卷舒自在 利害乃世之常 不若無事為福 茫茫世間 矛盾之窟 身在局中 心在局外
作簡介 洪應明
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為一名道士,但是其胸懷寬厚,見聞廣博,經常出入私塾和佛寺,精通釋、道、儒三家思想與經典。
其生平不詳。據推測,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
《菜根譚》成書和刊行的時間約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或末期。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