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佛教裡面的大乘菩薩要行六度,就是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6.智慧。六度之一的禪定,意義是菩薩要救度眾生得入社會,然而他的身心要有特殊的修養,才不容易被環境所轉移。
禪定就是一種精神集中、身心安定的修養方法,用來克制貪嗔癡三毒或一切不適當的情感,使人能夠集中精神、思惟去體驗真理。修學菩薩能用禪定來定止散亂的思想,制心在一處,趣入正道的善法,那麼這樣的學佛一定會有成就。
再說得明白點,坐禪就是求人的精神安定,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可是這才真是一門學問,講求呼吸的調和,八風吹不動,練出持重如山的心力法門。
也就是到了某種火候時,修成相當的「定力」,定力形成,則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污染的煩惱心逐漸消滅,而俯仰無愧,自性清淨之心即能現成。此自住清淨心更加琢磨,就顯出一大智慧光。既然具有大智慧,面對現實的一些挫折就不在意,只求自己的力爭上游,問心無愧,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就是處變不驚的表現,能夠做到這樣,就能解決一切難題。
第一章 情感.理智.佛法 1.情的分類──喜怒哀樂,愛與恨 2.喜並非絕對的有益於身心 3.怒必傷肝,尤其要設法避免 4.倘遇可哀事,務須節哀順變 5.擇正樂,以導致人格趨高尚 6.排除憂思,不被環境所征服 7.光明磊落者自無恐懼可言 8.人類愛與恨的種種情形 9.情的威力──支配我們的行為 10.情的互相衝突 11.理性的制衡作用 12.佛法與感情 第二章 光明前途由自己創造 1.自力創造,非他力 2.機會均等,非特殊 3.前途光明,非絕望 4.善惡有報,非懷疑 第三章 談自淨精神與因緣法則 1.天地自然,需善用 2.艱難環境,要克服 3.四大我身,要調和 4.矛盾心理,需制衡 5.生死一如,是無我 6.正當生活,應探討 7.森羅萬象,莫非緣 8.端正觀念,當利他 9.布施主義,入正軌 10.極樂地獄,一念間 11.改過自新,猛回頭 第四章 佛教與生活 1.生活的兩種狀態 2.人間界的精神生活 3.由凡夫界趣向聖者 4.天地乃是一大慈悲體 5.圓滿至極的佛界生活 第五章 安心之道 1.安心得最大幸福 2.從因緣觀得安心 3.從解脫觀得安心 4.從信仰觀得安心 5.本性之德的顯現 第六章 佛教與莊敬自強 1.人生必須莊重與嚴肅 2.什麼是自強? 第七章 談人生觀與改造命運 1.樂天的人生觀 2.厭世的人生觀 3.具有正確的人生信仰 4.我們應嚮往於佛教的人生觀 5.莫把自己的過錯諉諸於天命 6.幸與不幸都操縱在一己手中 7.己所不欲之事,切勿加在他人身上 8.佛教對財富的處理方法 9.心思要正,絕不可懷惡意 10.為善布施,就可改造命運 11.慈善放生,除厄運、添壽命 12.自己命運由自己來扭轉 第八章 探討人生的真理 1.人生種種問題的困擾 2.人生充滿了苦惱 3.人生原來是個謎 4.錯認了這「自我」 5.人生的欲求太多 6.事實與期待的兩面 7.正信的佛教之道 8.一個巧妙的譬喻 9.征服「我」的欲望 10.苦樂發生的說法 11.現實中有道德的理想 12.釋尊所倡的因緣說 13.惑業苦的種種 14.佛教業論的要點 15.從業報積習下解脫 16.名聞與利養之舟 17.欲念顯示的形態 18.十二因緣的內容 19.苦集滅道的四諦 20.積極開悟的生活 21.佛心即是大慈悲 22.煩惱菩提本不二 23.窮究心體的本性 24.分別與執著 25.在物質重負下喘息 26有愛,所以有苦 27.破除執著之法 28無心隔花花自落 29.大乘的精神 30.自利與利他 31.佛教徒是光榮的 32.覺者以法為身 33.天地覆載之恩 34.人生的「三天使」 35.領悟空的境地 36.善用任何物質 37.應知上求下化 38.行九種菩薩道 39.佛教徒的自覺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