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8275157 |
定价 |
NT330 |
售价 |
RM51.60 |
优惠价 |
RM45.92 *
|
作者 |
多識仁波切
|
出版社 |
聖地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1-03-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0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佛教知識論的基礎,藏傳因明佛教邏輯 ; 正確合理有力論證,破除邪說維護正見。
多識仁波切——首位仁波切以中文撰寫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之一量學(因明學)。佛教因明邏輯思想出自佛經,世尊在說法時經常用到因明的巧妙思辨方法,而佛教哲理也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化的思辨基礎上。
本書收錄了多識仁波切所著的《中觀奧義淺釋明鏡》、《分析二諦義》、《分析我執之體》、《應成中觀論的特殊見解》等四篇中觀論詩偈的藏文原文、漢文譯文及其詳細講釋內容,以及《<諸法性空>解說》、《佛教最高智慧——諸法性空義正解》和《開悟》等三篇講解中觀思想的文章。這幾篇文章涵括了源自月稱、宗喀巴大師之中觀思想的核心要點,依據正理,有力地批駁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對中觀思想的誤解和偏見,同時也開顯了中觀思想的純正見解和修持方法。
藏傳因明學(量學)也稱佛教邏輯,與西方形式邏輯構成了性質不同的兩大邏輯體系。因明發源於古印度,但在藏傳佛教中經過長期的研究、補充、深化,使因明學發展到了新因明的高級階段。因明的一些基本規則,雖非佛門獨有,但在因明學理論的完善和提高方面,印度的陳那、法稱,藏地的薩班、宗喀巴、賈曹傑、克珠傑等佛教學者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他們將因明的推理思辨方法用在了佛教教理的論證方面。陳那的《正理門經》和法稱的《釋量論》等因明七論中對佛和佛法的正確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起到了破除邪說,維護正見的作用。
正如克珠傑所說:如果說因明學中有理辨性的內容因而不屬於內學的話,那麼大部分佛經也將不屬於內學,因為大部分佛經中都含有理辨性的內容。本書全面介紹因明邏輯哲學原理。包含認識論總論、量學基本知識概說、心智學、因明學等。 |
|
|
|
|
|
|
|
|
|
|
|
|
|
|
目錄
藏傳量學與漢傳因明學之間的異同比較(代序)
一、藏傳“測碼”與漢傳“因明”之間的差別
二、藏傳量學的傳承和資料優勢
三、藏傳量學在藏地的發展
四、對幾種錯誤觀點的反駁
第一章 認識論總論
第一節 認識對人類的重要性
一、人類認識以知識為先導
二、知識的種類
三、西藏認識論的開展
第二節 認識的主體——人的定義
一、人的定義
二、人的分類
第三節 人類面對的兩種世界
一、物質世界與觀念世界
二、存在事物的分類
三、佛教不否定分別的作用
第四節 人類思維的抽象性特點
一、事物與名相的關係
二、佛教各派的二諦思想
三、存在事物與認知主體的關係
四、事物自性與排他性
第五節 永恆的存在和永恆的觀念
一、有與無
二、概念內涵的變化
三、法性與永恆
第六節 語言和思維的分別性特點
一、分別與直覺
二、語言與分別
三、分別的特點
四、佛教與分別
五、思維的分別特點
第七節 概念分別在認識上的重要性
一、概念與範疇
二、概念的周遍與否
三、概念與四邊推理
第八節 因明學關於正確認識的標準和方法
一、因明學關於正確認識的標準
二、現量與比量
第九節 量論和因明論的關係
第二章 量學基本知識概說(攝類集辯)
第一節 入門知識
一、概念種屬關係
二、應成駁論的基本論式
第二節 知識的總相
第三節 知識概念分類
一、定義與被定義事相
二、總相與別相
三、對立與聯繫
四、常法與有為法
五、共性與自性
六、因果辨
七、三時辨
八、真諦與假諦
九、三性辨
十、實體法與返體法
十一、分別見與無分別見
十二、顯性事物與隱性事物
十三、客體與主體
十四、一異辨
第三章 心智學
第一節 心王與心所生法
第二節 分別心和無分別心
一、分別心
二、無分別心
第三節 七類心識
一、現證識
二、聯想識
三、重複識
四、非理識
五、現而未決識
六、疑而未決識
七、謬誤識
第四節 正知與非正知
第五節 證知與未證知
第六節 倒錯識與非倒錯識
第四章 因明學
第一節 因義總說
第二節 正因論詳述
一、正因的相對面
(一)宗法性相對面欲知有法
(二)遍及性相對面同品與異品
二、正因的定義
三、與正因相關的規律
(一)宗法性
(二)同品遍及性和異品遍及性
第三節 正因的分類
一、以正因的性質分類
(一)果體正因
(二)自性正因
(三)未見正因
二、以論證形式分類
(一)肯定論式
(二)否定論式
三、以論證內容分類
(一)純義理論證
(二)純事體論證
(三)義事雙重論證
四、以論證的依據分類
(一)物理性正因
(二)可信性正因
(三)俗成性正因
五、以因與同品的接觸面分類
(一)因的外延大於其同品的外延
(二)因的外延等於同品的外延
(三)因的外延小於同品的外延
六、以論證的對象分類
(一)自悟性論證
(二)他悟性論證
(三)論證格式
第四節 非正因(無效因)
一、不成因
(一)相對義理不成因
(二)相對知見不成因
(三)相對對象不成因
二、相違因
三、不定因
(一)特殊不定因
(二)一般不定因
第五節 駁論
一、駁論的定義及結構
二、駁論的形式
三、駁論的有效無效式
談藏族對因明學的貢獻(代後記)
一、藏傳因明學的發展
二、藏族對因明學的貢獻
三、藏傳因明學在實踐中的應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多識.洛桑圖丹瓊排
簡稱多識,筆名多識?東舟寧洛,藏族,生於1936年,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佛。曾在天堂寺和拉卜楞寺學習藏文和藏傳佛教十明學科,後從事藏語文教學工作,期間自學了漢語言文學。
1983年調至西北民族學院少語系任教,1985年起任藏文專業研究生指導小組組長,1992年到1996年任職少語系系主任。現為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課程有《藏語語法》、《藏文修詞學》、《藏文化歷代文選》、《因明學》、《藏傳佛教》等。
多識仁波切並兼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幹事,以及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研究員,甘肅省藏學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民族語文翻譯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多種職務,是當代深孚眾望的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已發表出版的藏文著作有:《藏語語法論集》、《云使淺釋》、《詩學概論》、《藏密典籍選編》、《多識論文集》、《多識詩文集》、《佛教總論樂道燈塔》等。漢文專著、譯著有:《破魔金剛箭雨論》、《愛心中爆發的智慧》、《菩提道次第心傳錄》、《大威德之光》、《佛理精華緣起理贊》、《藏傳佛教疑問解答300題》、《佛教理論框架》、《宗咯巴大師佛學名著譯解》、《藏傳佛教認識論》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