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台灣流行音樂的「地質學」 安德魯.瓊斯(石計生 譯)
Preface: “Geologies” of Taiwanese Popular Music Andrew F. Jones
自序
謝誌
第一章 社會環境中的感覺結構──寶島歌后紀露霞演唱生命史
一、盛夏流光:那被「黃昏嶺」喚醒的研究熱情
二、研究問題:音樂的歷史浮沈與時代精神性
三、「斷代史」:關於紀露霞、歌謠與民歌研究的既成之見
四、滾動雪球後的視野:回到「音樂人」本身看問題
1.南下:重建失落的「音樂人」紀露霞
2.一個懷疑:禁歌政策讓台灣歌謠沒落、民歌興起?
五、社會環境中的感覺建構:發現「隱蔽知識」
【附錄一】台灣歌謠與民歌研究之「滾雪球」訪談總清單(2006-2008.10止)
【附錄二】紀露霞演唱生命史灌錄的唱片擇要列出(1955-2000)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差異化鄉愁」:台灣歌謠和台灣民歌興起的兩岸流傳
一、鄉愁:一種到處尋找回家的感覺
二、台灣歌謠與民歌的流行轉換
1.走入地方化的台灣歌謠
2.經濟起飛與民族意識的興起
3.台灣流行音樂與社會的研究
4.走向主流之路——民歌的興起
三、歷史中的「黃色歌曲」與台灣民歌的三條主線
四、流傳:台灣校園民歌與大陸歌手翻唱
五、台灣歌謠與台灣民歌展現的「差異化鄉愁」
上海的呼喚:台灣歌謠裡的文化中國意識
六、結論087
參考文獻089
第三章 大台北地區台灣歌謠的「媒介迴路」空間考據(1960-80)
一、前言
二、空間與音樂:大台北媒介迴路分佈鳥瞰
三、紀露霞與李靜美:音樂空間的族群語言分化過程
四、「媒介迴路」的大後方:三重埔的流行空間
五、結論
【附錄一】三重市工業工廠名稱一覽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台灣歌謠作為時代盛行曲:音樂台北的上海及諸混血魅影,1930-1960
一、對於「國語流行曲」中心論的懷疑
1.台北是上海的影子
2.以「上海—香港—台北單一流傳路線」
二、「混血歌」:台灣歌謠作為一種「時代盛行曲」之辯
三、「準全球化」之路:從街頭走唱、流行小曲到紀露霞的混血年代
四、混血音樂空間:台北「流行音樂三市街」
五、台灣歌謠作為「時代盛行曲」中的諸多魅影
【附錄一】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擇要)
1.「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日本曲)
2.「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其他來源)
3.「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台灣作家或為台灣民謠)
4.「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國語歌曲)
5.「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電影歌曲曲目
【附錄二】台北流行音樂媒介迴路據點屬性說明(從日治到戰後初期)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大稻埕異托邦:百年城市史裡的「福科問題」與文化閒逛
一、太平町上的張東隆行
二、凸顯閒逛者觀看的異托邦原則
三、大稻埕異托邦裡的城市行走
1.霞海城隍廟的「另外空間」
2.「夢址」貴德街:陳天來洋樓與淡水河堤防
3.台灣人街道:延平北路到圓環的歌謠「自身空間」
4.「二橫」路街裡的茶文化「並置位址」
四、朝向作為「夢址」的大稻埕異托邦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大雜燴混血歌」時代:戰後初期台灣歌謠「地下迴路」流傳的解殖民意涵
一、脫離文學剩餘觀的台灣歌謠主體
二、競逐論點下的「大雜燴混血歌」
1.「大雜燴混血歌」的台灣地區內徑路流傳
2.「大雜燴混血歌」的台灣地區以外的徑路流傳
三、「大雜燴混血歌」的翻版(盜版)傳播
四、「地下迴路」與台灣歌謠根莖逃逸線
根莖逃逸線:以韓國電影《第三特攻隊》主題曲在台流行為例
五、結論
【附錄一】「大雜燴混血歌」各語種歌曲相通曲目整理
1.台灣地區流傳狀況
2.台灣與台灣以外地區之歌曲流傳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歌仔本」裡的台灣歌謠乾坤:「二王一后」時代粉絲行動探究
一、台灣歌謠歷史裡的「二王一后」
二、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歌仔本」分析
1.廣播電台—「歌仔本」—電影—書局網絡
2.「廣播明星」—「歌仔本」—音樂教室—電台—書局網絡
3.「歌仔本」和書店
4.「歌仔本」和音樂教室
三、結論
【附錄一】歌仔本裡收錄的「二王一后」演唱曲目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