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4471270 |
定价 |
NT280 |
售价 |
RM43.80 |
优惠价 |
RM38.98 *
|
作者 |
林崇安教授
|
出版社 |
大千
|
出版日期 |
2007-09-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32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佛說「無我」,「無我」為不共世間的佛法。佛滅二百年後,部派對無我和空的意義,認識分岐。佛滅六百年後,龍樹造<<中論>>,即為釐清<<阿含>>中無我和空的意義,破除部派對無我的紛爭誤解。西元七世紀中,有月稱造<<入中論>>,更進一步發揮無我和空的意義,並以大悲心結合深觀和廣行的道次第,令後期印度佛教思想攀上頂峰。
佛法的禪修內容,不外是奢摩他(寂止)和毗婆奢那(內觀)。釐清無我的意義,屬於毗婆奢那的核心項目。為理解「諸法無我」,實有必要藉由<<入中論>>之闡釋,明了無我的要義,而後方能以止觀雙運,體證實際,獲得「涅槃寂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