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以本然對象與人化存在的分化為歷史前提,成己與成物既以意義和意義世界的生成為指向,又構成了意義發生和形成的現實之源。作為意義世界生成的現實過程,成己與成物一方面本於內在的人性能力,另一方面又依乎外在的普遍規範。意義不僅通過認識和評價活動在觀念的層面得到體現,而且基於實踐過程而外化於現實的存在領域或實在的世界。忽視了意義世界的觀念之維,人們將僅僅面對一個純粹物化的異己世界;無視意義世界的外在形式或現實形態,則常常會懸置對現實世界的變革而僅僅囿於抽象的精神之境。通過成就世界與成就自我的創造性活動,人在追尋意義的同時也不斷建構多樣形態的意義世界。就意義世界與人之「在」的關係而言,人的存在意義的真正實現,具體地表現為人的自由發展。如上的哲學視域,同時表現為對現象學、分析哲學,以及傳統的心性之學和當代新儒學的理論回應。
作者簡介
楊國榮
1957年10月生,浙江諸暨人。華東師範大學長江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美國比較哲學雜誌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編委,清華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先後赴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作學術訪問和學術研究。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在海內外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其中主要部分收入《楊國榮著作集》(11種,2009年出版)。此外,在《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國內及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多種論著被譯為英、韓、德等文在國外出版和發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