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文想瞭解都市阿美族營造業板模師傅這類小人物都市底層勞動過程與工作經驗。如史學家Braudel所言的,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及密不可分的日常經驗與例行習慣,是最不好被理解與研究的。以致他會說,這是一個「未入青史」的王國。例常習慣它如同夜晚的黑暗籠罩著景物。這一部日常生活的深固歷史,Braudel認為「我們不是來發現它的,我們是來強調它的。」
作者簡介
楊士範
台灣彰化人。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
曾任行政院原民會專案研究員、永和社區大學兼任講師、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現為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著作有《平和排灣族、城鄉遷移與社會文化變遷》、《礦坑、海洋與鷹架:近五十年的台北縣都市原住民底層勞工勞動史》、 《阿美族都市新家園:近五十年的台北縣原住民都市社區打造史研究》、 《飄流的部落(niyaro'):近五十年的新店溪畔原住民都市家園社會史》、 《聽見「那魯灣」:近五十年臺北縣都市原住民民謠的形成與流傳文化史》
一、前言(一)研究緣起(二)研究焦點(三)書寫內容安排
二、原住民的生計型經濟、「在地知識」與身體技藝(一)曾遭貶抑的「在地知識」(二)原住民「在地知識」與身體技藝(三)原住民「民族植物」的在地知識(四)原住民勞動分工、輪工的「在地知識」
三、近代原住民勞動力、職業分化與社會變遷(一)國家體制下的原住民勞動形式(二)戰後原住民社會發展與職業分化(三)職業教育、職業訓練與「現代性」
四、勞動底層下原住民與外勞漁工(一)1990年代台灣的遠洋船員荒(二)誰將成為海洋上的底層勞動者?(三)外籍漁工的引進、社會再生產與政治經濟生活秩序(四)「獎勵原住民上漁船服務計畫」的社會意涵(五)補充或替代?
五、阿美族營造業「板模工」的形成(一)從跑船到工地板模工(二)都市阿美族與營造業板模工作(三)阿美族「板模工」 的勞動人口與社會網絡(四)阿美族模板工班之間的mala-paliw(換工)(五)近十五年來的轉業狀況與勞動力變遷
六、成為模板師傅:從學徒到師傅(一)戰後阿美族投入營造業模板工作及其族群互動關係(二)從學徒到師傅:學徒養成訓練與身體技藝(三)從模板師傅到工頭(四)模板工頭與其他工班的協調與溝通
附件一 『獎勵原住民上漁船服務計畫』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