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既有研究之回顧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之提出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6 第四節 文獻運用及其他 7
第二章 高氏禪代曲折下之頒〈修史詔〉 9 第一節 高歡崛興而無禪代時機 9 第二節 高澄遭刺而禪代未遂 27 第三節 高洋禪代過程遭遇阻礙 30 第四節 頒修史詔以攏絡人心 36
第三章 〈修史詔〉宗旨在嗣弘魏天命正統 43 第一節 「王業」意指皇帝功業 43 第二節 「嗣弘」魏帝位正統 55 第三節 「嗣弘」魏天命正統 59
第四章 纂修魏、齊史及佛教入史以實現宗旨 68 第一節 以魏、齊史呈現嗣弘魏天命正統 68 第二節 詔集纂修魏、齊史之史料 74 第三節 詔集魏、齊佛教史料以載入魏、齊史 81
第五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政治文化原因(一): 符合禪代慣例 85 第一節 高氏所承襲之禪代傳統 86 第二節 禪代天命正統前後朝相承之慣例 102 第三節 武力改朝或隔代遙接天命正統 107
第六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政治文化原因(二): 魏天命正統之優勢 109 第一節 南北對峙下魏天命正統之國力優勢 109 第二節 北齊內部拓跋氏集團勢力的延續 117 第三節 抗衡西魏之嗣弘魏天命正統 129 第四節 三方鼎峙中北齊之爭取蕭梁利益 142
第七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佛教原因(一): 南方佛教天命背景 157 第一節 東漢至晉佛教天命之肇端 158 第二節 劉宋佛教天命之運用 164 第三節 蕭齊佛教天命之延續 169
第八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佛教原因(二): 北方佛教天命背景 173 第一節 東漢、五胡十六國佛教天命衍流 173 第二節 魏王朝之佛教天命 177 第三節 魏佛教與雜讖相揉合 190 第四節 魏佛、讖雜揉之天命的傳播 192 第五節 佛、讖預兆魏王朝將亡 196
第九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佛教原因(三): 高歡父子之追逐佛教天命 201 第一節 高歡之尋求天命 201 第二節 高歡之佛、讖天命靈異 204 第三節 高澄、高洋之涉入天命靈異 207 第四節 高氏之洛陽定光佛靈異信仰 211
第十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佛教原因(四): 高洋禪代之佛教天命 216 第一節 洛陽永寧寺塔之焚毀及初發靈異 216 第二節 寺塔焚後之靈異成為高氏天命 219 第三節 永寧寺塔靈異的視聽優勢 224 第四節 從永寧寺塔靈異形成禪代天命 227
第十一章 嗣弘魏天命正統之佛教原因(五): 禪代後佛教天命之需求 234 第一節 禪代中佛教天命操作不順遂 234 第二節 禪代後之天命憂疑 236 第三節 北齊五德天命不明確 240 第四節 西魏「黑讖」天命之威脅 244 第五節 蕭梁佛教天命之挑戰 250
第十二章 兼修魏、齊史之史學 259 第一節 抗衡西魏修國史嗣弘魏正統 259 第二節 鮮卑民族之稱「虜」 268 第三節 東晉南朝稱魏以「虜」、「索虜」 273 第四節 北魏兼修本朝前朝史 284 第五節 曹魏、兩晉兼修本朝及前朝史 296 第六節 南朝兼修本朝及前朝史 300
第十三章 佛教載入魏、齊史之史學原因 306 第一節 南朝佛教史書 306 第二節 佛教史書斥魏正統 312 第三節 王朝史書載佛教史事之潮流 317
第十四 章修史詔之實踐(一): 纂修魏、齊史以嗣弘魏天命正統 326 第一節 纂修《魏書》 327 第二節 北齊國史之編修 330 第三節 《魏書》以受命之元「嗣」魏天命正統 332 第四節 北齊國史以受命之元「弘」魏天命正統 344
第十五章 修史詔之實踐(二):佛教載入魏、齊史 354 第一節 佛教載入《魏書》之紀、傳、志 354 第二節 佛教載入北齊國史之紀、傳、志 362
第十六章 修史詔之實踐(三): 〈釋老志〉釋部以受命之元「嗣」魏正統 371 第一節 受命基礎:平城之漢魏晉正統王朝佛教源流 371 第二節 受命基礎:平城之正統中原佛教源流 378 第三節 受命基礎:洛陽之延續平城佛教 391 第四節 受命之元:鄴都承續洛陽佛寺 397 第五節 受命之元:鄴都承續洛陽僧尼及僧官制度 402 第六節 受命之元:鄴都承續洛陽譯經活動 407 第七節 高氏的受命之元 412
第十七章 修史詔之實踐(四): 〈釋老志〉釋部以佛教天命靈異「嗣」魏天命正統 418 第一節 〈釋老志〉之魏佛教天命靈異 418 第二節 列傳之佛教因果報應觀 421 第三節 天象、靈徵志之高氏天命靈異 425
第十八章 結論 433 表次: 表1731《魏書》所載佛教天命靈異與高氏之關係 428 表1732《魏書》所載雜讖天命靈異與高氏之關係 431 徵引書目 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