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有據,鞭闢入裡的分析,至情、至性、至理的表達,精闢、犀利、明快的語言,展示莫言的創作狀態和精神世界,闡釋莫言作品的深刻內涵。
●莫言的寶貴之處是他徹底醒悟了,而且最徹底地拋棄教條,最徹底地衝破概念的牢籠,讓自己的作品只磅□著生命。他的小說是“生命愛恨”、“生命呻吟”、“生命掙扎”、“生命喘息”、“生命強悍”、“生命脆弱”、“生命狂歡”、“生命悲哭”、“生命神秘”、“生命荒誕”、“生命野合”、“生命誕生”、“生命死亡”、“生命野性”、“生命魔性”等生命現象的百科全書。——劉再復
本書共分四輯:
第一輯是作者寫於並發表於1997年~2011年間的文章,其中用“赤子”、“旗手”、“奇跡”等字眼盛讚莫言的作品。
第二輯寫於莫言獲獎後。作者回顧與莫言的交往,介紹莫言的人格和創作狀態——“鯨魚精神”。附錄的兩篇莫言手書均談及“鯨魚精神”,是極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第三輯是作者與女兒劉劍梅的對話:對兩位諾獎獲得者高行健和莫言的創作風格做了深入的比較分析。
第四輯是傳媒就莫言獲獎,訪問作者的文字紀錄。在批評與歌頌之間,作者嘗試單純從文學角度,為莫言獲獎作出中肯的分析與評論。
從作者的文章和對話當中,讀者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莫言:了解莫言的創作狀態和精神世界,了解莫言的作品及其深刻的內涵。
作者簡介
劉再復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福建南安劉林鄉。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中央大學、東海大學等院校分別擔任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與訪問學者。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放逐諸神》、《傳統與中國人》、《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代文學諸子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共鑒「五四」》、《紅樓四書》(《紅樓夢悟》、《共悟紅樓》、《紅樓人三十種解讀》、《紅樓哲學筆記》)、《李澤厚美學概論》、《雙典批判》、《思想者十八題》、《文學十八題》、《讀滄海》、《太陽.土地.人》、《人間.慈母.愛》、《人論二十五種》、《漂流手記》十卷、《師友紀事》、《人性諸相》等四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等多種文字。
主要成果如下:
(一)二○○○年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把諾貝爾獎章(副章)轉贈劉再復,以感謝和表彰劉再復在獲獎前對他的評論和推薦。此事《亞洲週刊》、《明報月刊》均作了報道。高行健獲獎之前,劉再復就為高行健的小說、戲劇等書籍作序作跋,寫出了最有份量的評論文章和推薦文章,對中國華語文學首次獲得國際最高文學榮譽起了重大作用,被評論界稱為「伯樂」。
(二)一九八八年被瑞典學院邀請作為第一個中國文學批評家與作家,參加諾貝爾頒獎全部儀式。因為這是中國首次參與諾貝爾文學獎盛典,具有突破性意義。因此《人民日報》特作新聞報道和個人採訪。
(三)一九八二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第一屆優秀青年論文獎。劉再復的獲獎論文《論文學批評的美學標準》得到季羨林、王瑤、周振甫、郭預衡等權威教授的推薦。
(四)一九八八年由中宣部、國務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首屆全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徵文比賽,參加徵文的全國各大專院校、各研究機構,提供九百多篇論文,劉再復獲文學論文一等獎(文學一等獎全國僅兩名,各學科獲一等獎共二十二名)。
(五)一九八六年劉再復的代表作之一《性格組合論》,因連印六版,成為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獲幾個主要報刊聯合頒發的「金鑰匙獎」。
(六)二○○二年,與女兒劉劍梅合著的《共悟人間》,被香港政府文康委員會評為香港「十本好書」。
(七)從八十年代至今,曾被邀請前去學術訪問(包括擔任客座教授、訪問學者、講座教授和作學術報告)的大學有:
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聖地亞哥大學、加州洛杉磯大學、柏克萊大學、俄亥俄大學、杜克大學、科羅拉多大學、迪更森學院;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大學;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拉脫維亞的里加大學;德國的魯爾大學、愛爾蘭根大學;日本的京都大學、東京大學、京都佛教大學、大阪大學、愛知大學;韓國的檀國大學、高麗大學、漢陽大學;新加坡實驗戲劇學院;港澳的城市大學、中文大學、嶺南大學、香港大學、浸會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教育學院、澳門大學;臺灣的臺灣大學、東海大學、中央大學、成功大學、中興大學等。內地的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四川大學、常熟理工學院、廈門大學、汕頭大學、泉州黎明職業大學、泉州師範學院、華僑大學文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還被特聘為: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馬悅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教授」;韓國檀國大學碩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榮譽教授。
(八)因在國內國際的廣泛影響,被媒體採訪的單位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文匯週刊》、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東方日報》、《華商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鳳凰週刊》、《南方都市報》、《南方週末》、《瞭望週刊》、《新週刊》、《現代中文學刊》、《明報》、《明報月刊》、《亞洲週刊》、《信報》、《經濟報》、《鳳凰中文電臺》、《美國之音》、《世界日報》、《美中郵報》、瑞典國家廣播電臺、香港電臺。
目前還擔任《21世紀》、《九州學刊》、《明報月刊》、《現代中文學刊》、《東吳學術》等學術刊物的顧問和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