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終究變得跟父親一樣,走上熟悉又陌生,那條回家的路
詩人吳晟、作家袁瓊瓊、《父後七日》編導劉梓潔 真情推薦 歐威爾文學獎得主拉加.薛哈德至情至深之作 紐約時報盛讚:以無比誠實寫就的美麗之書,擁有開放心靈的巴勒斯坦人,如此坦率! 雙面書衣設計,跟隨人物隊伍進入他們的故事
這一家人生猛又有力,要他們閉上嘴,根本辦不到!
我的父親是一位律師,白手起家,大家都喜歡他 但在一夕之間他被說是賣國賊,我成了叛徒的小孩 失去一切的不只有我們家,還好有外婆,我們還有個小房子可以住 外婆總說著以前的日子有多好,我有一天一定要去那個美麗的海濱城市 但外公老早包袱款款,自己跑去另外一個地方住,臨走前還預言,我們回不去了 這是怎麼回事?回家為什麼這麼難? 而我們的家,什麼時候才不會再出現陌生人呢?
這是一本回憶錄,說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家庭革命。
父親阿齊茲,以自身法律專業加上處理國際事務的背景,是最早倡言以巴制定和平條約的重要先驅;兒子拉加,創立巴勒斯坦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人權組織:阿勒-哈克。他們的故事發生在軍事政治暴力衝突嚴重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這齣超現實的鬧劇,笑中帶淚,歷史真相透過這一家人每天面臨的荒謬顯示了出來。
1985年,拉加在美國舉行新書發表會的同時,他的父親在拉姆安拉被人以刺刀殺害身亡。雖然阿齊茲身為推動和平的重要人士,但政府相關單位卻冷處理這件備受注目的案件。「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哈德一家」,拉加及全數家人感覺到的是悲痛,卻不知該從何憤恨;雖說這樣的遭遇,經過大風大浪的這一家人並非沒有準備,但是厄運真正發生在最親的家人身上的時候,任誰都無從負荷。《我們一家陌生人》在阿齊茲被謀殺的十七年後出版;父親歷經這樣的事件,讓拉加的日常生活充滿陰影,這也是一千萬巴勒斯坦人每天必須經歷的恐懼。
一生一世,父親和兒子最動人的回憶,巴勒斯坦的大江大海
關於我們一家陌生人的幾個問答: 訪拉加.薛哈德
◎問題一:從一開始你就把朱莉雅描繪成了一個相當強勢的角色,相較之下,你自己的父親反而是以漸強的方式在書中現身。為什麼你會以朱莉雅為主角開始而非你的父親,或是你自己的出生呢?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父親對我來說,就代表了外面的世界。這個世界卻將他獲撂,從我的生命中把他剝離,所以我的母親及外祖母代表著家裡的這個世界,而這兩位女性,外祖母的存在又比母親來得更強烈一些。她代表著穩定,其他人幾乎無從掌握的安全感,在她身上可以感受得到。這樣的感覺對我這個體弱多病的小孩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及舒適感。這本書的開頭所試著呈現的「我所感知的地方」,並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比透過描述外祖母朱莉雅、也就是那個「我所感知的地方」的人,還容易訴諸讀者的方法嗎?同時,朱莉雅也代表雅法。她也代表了我個性的重心,比較感性、貴族又菁英的那一塊。我在第一章嘗試以一個小孩的感官認知來建構敘事主幹;對還是個孩子的我來說,朱莉雅影響很大。
◎問題二:在第三章你寫到,你懷疑對外祖母來說,沒辦法用自己的茶杯喝茶,比雅法被占領更慘,你有找到答案嗎,如果有,你怎麼看外祖母這個人?
從雅法被驅逐的意義,是離開某種生活,意味著降級、屈辱,以及被貶為難民。靠著堅持照著她的方式(找到最適合喝茶的杯子)過日子,我外祖母反抗了所有要打壓她和破壞她理念的嘗試。她不是一個懷有國家主義或是政治理念的人,卻是頑固的菁英主義者,試著保存她本來的生活方式。被打敗,意味著任憑擺布,外祖母絕不會是放棄的那個人。即使連雅法也待不下去,她仍會盡最大努力保留以往的生活之道,繼續找尋她用下午茶時不可缺的頂級骨瓷茶杯。
◎問題三:第四章中,你描述你父親的道德觀相當「模糊」,這也是他得以保持開放、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原因,而且如果到了下決定的時刻,他永遠不會讓別人受難。你父親這樣的態度,在對待你的時候有所不同嗎?
我不認為我父親會特別想以什麼不同的方法對待我,他的觀念傳統,做好一位父親之於的孩子所有義務,用盡全力盡好所有責任。他以身作則、實踐他所認同的道德價值,當然,也期待做兒子的我以他為榜樣;而最後,也的確如此,但他對我的強烈期待我不是沒掙扎過,上頭說的這些,我曾以為將困住我一輩子。
◎問題四:這本回憶錄寫成的主要意義似乎是個人的故事,但是你在書中所附的大事紀卻完全沒提到個人事件。請問你是怎麼決定整理這個大事紀?又,這本書是把個人故事與外在世界的政治緊密交織而成的嗎?
我一直認為書應該可以被單獨作為檢視。但是我覺得如果有些讀者讀這本書可能會要有一些與這些經歷相關的政治及歷史背景,進而可以更清楚認識過去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在這個大事紀中,用我所能夠最客觀的方式提供重要的事件資訊。其中所列舉的事情,包括重要歷史事件及與書裡提到的故事相關的事件。我的故事到處都有政治的痕跡,這是事實,但這本書不是政治書。大事紀只是幫助讀者能夠更容易閱讀,如果把個人紀事放入這個大事紀中,就與這本書想要呈現的個人故事精神相互矛盾了。
作者簡介
拉加.薛哈德 Raja Shehadeh
備受讚譽的自傳《巴勒斯坦的步伐》(Palestinian Walks)一書的作者,該書贏得2008年的歐威爾獎。他同時也寫了廣受好評的《鵯鳥止歌》(When the Bulbul Stopped Singing),曾搬上舞台劇演出。他是位住在拉姆安拉的律師和作家。他創立了開拓性的、無黨無派的人權組織「阿勒-哈克」(Al-Haq),成為國際法律人協會的分支機構,他還寫了數本關於國際法、人權和中東的書籍。
譯者簡介
郭品潔
著有詩集《我相信許美靜》、《讓我們一起軟弱》;譯有《簽名買賣人》、《戀人版中英詞典》、《青春,飢不擇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