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爆青筋、不吼罵──心理治療師媽媽38個見招拆招的教養技巧
強迫與高壓,是「最省事但最無效」的教養方式!
父母不焦慮,才能教出「情緒放鬆的孩子」!
硬碰硬的「逆勢教養法」,孩子不但感受不到「愛」,還會被激起「叛逆」的心態。
爸媽懂得拋開習慣性思考,重新觀察孩子的情緒,才能找到「順勢教養方法」。
◆比媽媽更深懂孩子!心理治療師的「順勢教養術」
本書作者張淑芬,是心理學博士,也是位心理治療師,是個教導無數媽媽「教別人怎麼帶孩子」的教養專家,堪稱是「最會解決媽媽困擾」的兒童心理權威。
他認為「不必每一件事都徵詢孩子意見,可以改掉孩子鬧彆扭、唱反調的個性」,他提出了爸媽的教養三大迷思:
迷思1:孩子摳腳、挖鼻孔時,一定要「打手」才會學乖嗎?
打孩子的手,斥責他「不可以」,即使孩子當時停下這樣的行為,但每一次只要孩子這麼做,就一定得打孩子。這不但無法收到成效,甚至可說是最差勁的應對方式。
迷思2:不好的習性,一定要從小就改過來嗎?
其實,這樣只會弄錯努力的方向,只要孩子一做錯事,就會忍不住責備孩子,最後陷入自我厭惡的壓力!
迷思3:習慣跟孩子「約法三章」,認為「訂規矩」就會讓孩子變懂事!
和孩子約法三章,看來像是媽媽認真育兒的證明。但並不是和孩子約法三章就夠了,如何運用和孩子約定的事項才是更重要的事!
◆強迫與高壓,是「最省事但最無效」的教養方式!
教育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愛說謊、不唸書、打同學、任性哭鬧等,父母經常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會這樣?」但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影響他們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於「爸媽如何應對」。
如果每次都以破口大罵結束與孩子的對話,那要怎麼期望他將來長成一個懂事、貼心的孩子呢?有了理性,才能「教」孩子明白事理不是嗎?
◆從現在起不焦慮的「順勢父母」!讓你的孩子能夠放鬆情緒,快樂學習與成長!
教養孩子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書中以「這麼做比較好」的方式提出比「打罵教育」更好的建議,相信父母一定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養方法。
始終覺得孩子「不打不成材」、「不罵不聽話」的爸媽,請停止這種做法吧!還給孩子一個沒有陰影的童年,這是他們應得的權利。
作者認為「口頭警告」已經失效,情緒性的嘮叨碎念只會讓孩子更沒大沒小,想讓教養「更有份量」,一定要從「具體行為」開始做起!本書將父母最頭痛的育兒問題分成四大部份,從孩子的「日常習慣的主動性」、「矯正壞毛病」、「讓孩子學會忍耐」、「未來人格養成」四方面,列出20個最多父母煩惱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解答,並從這些解答中提點正確的教養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