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病人暢所欲言,創造可信賴的氛圍?
如何透過病人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
治療師需要的是圓融、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治療阻滯不前時,治療師會感到絕望、挫敗,因為我們覺得應該要成功。但是,其實沒有所謂的「失敗」。這些絕望、挫敗的時刻,或許就是醫病之間最親近、也最接近解決之道的時光。
有些病人對這個世界感到憤怒,覺得無力、絕望和痛苦。這時,治療師需要去體會他們的世界,而不是去評斷、說他們的不是。在此過程中建立連結和信任感,是治療成敗的重要關鍵。一旦治療師能了解病人深陷的困境,就可進入他們的內心深處,而不是冷眼旁觀地攻擊他們的錯誤認知。
精神醫療是一種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不論是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只要醫病之間相互合作、信賴、支持,對康復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本書為憂鬱症與焦慮症的藥物資訊和助人者工作指南,提供一般用藥問題解答,詳述抗憂鬱、抗焦慮藥物的劑量、副作用及與其他藥物產生的交互作用等,以及如何與棘手的病人建立關係、設定治療目標等,深具實用價值。
本書特色
◆憂鬱症與焦慮症的藥物資訊和助人者工作指南
◆提供一般用藥問題解答,詳述抗憂鬱、抗焦慮藥物的劑量、副作用及與其他藥物產生的交互作用等
◆詳述如何與棘手的病人建立關係、設定治療目標等,深具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大衛.柏恩斯(David D. Burns)
認知療法最重要的發展者之一,也是運用認知療法、不使用藥物治療憂鬱症的先行者。作者以優異成績自美國安默斯特學院畢業,取得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學士,曾任賓州大學醫學院精神科住院醫師及Presbyterian醫學中心主任、一九九八年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現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暨行為科學系臨床副教授,積極投入研究和教學。
柏恩斯獲獎甚豐,包括一九七五年生物精神醫學學會(The Society for Biological Psychiatry)頒發的A. E. Bennett獎、一九九五年應用暨預防心理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pplied and Preventive Psychology)所頒的傑出貢獻獎。
除了專業文獻之外,柏恩斯著有數本有關情緒和關係問題的暢銷書:《Feeling Good:The New Mood Therapy》一書全球已售出五百萬冊。一項調查顯示,在一千本自助書籍中,美國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最樂於推薦《Feeling Good》,而《好心情手冊》(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則名列第二。柏恩斯另著有《快樂的十日課》上下兩冊(張老師文化)。專屬網站為http://www.feelinggood.com/
譯者簡介
傅振焜
一九六四年生,東海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職於時報出版、Discovery頻道。譯有《後資本主義社會》、《黃金的魔力》、《經營大師的22堂課》、《獵人之心》、《孤獨的呼喚》、《加拿大》、《鐵達尼號》、《佛洛伊德的近視眼》、《寬恕,我唯一能做的》等書。現為自由翻譯者。
審閱者簡介
游文治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英國家庭與婚姻治療專家、台灣團體心理治療學會認證治療師及督導師,現為游文治身心保養所負責醫師。
許正典
專長為精神藥物學、精神官能症醫學、兒童精神醫學、老人精神醫學等,現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