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佛洛伊德抵達紐約,展開畢生唯一的訪美之行。與此同時,一樁撲朔迷離的豪門少女連續殺人疑案,震驚了紐約市政當局。年輕的美國心理醫師楊格在佛洛伊德的指導下,運用心理分析學說,協助警探黎特摩爾破案……
在找尋凶手、探析懸疑案情的過程中,作者還原了二十世紀初曼哈頓的輝煌時期全景。在回顧歷史的同時,讀者得以一窺心理分析理論初現之時的景況,也可看出佛洛依德與門徒卡爾.榮格之間亦師亦敵的關係。
本書書名取自佛洛伊德代表作《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書中受害少女諾拉(Nora)的名字靈感則來自佛洛伊德的臨床案例《少女杜拉的故事》。佛洛伊德一九○九年的訪美之行可說是歷史之謎。儘管訪問極其成功,但日後佛洛伊德每一提及,卻總似在美國受過某些精神創傷。「我的小說對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虛構的答案。」魯本菲爾德如是說。
名家推薦
◎楊照、莊裕安、劉森堯、詹宏志、喻小敏、陳雨航、袁瓊瓊 聯手推薦 ◎劉森堯專文介紹,李靜宜跨海專訪(檔案連結)
各界好評
?這本通俗小說再度為我們印證佛洛伊德的魅力,把我們帶到歷史的案件現場,親自領受大師的迷人風采。──劉森堯(文化評論者、作家) ?把精神分析的學理偵探小說化,固然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但重現亨利.詹姆斯和伊迪絲.華頓那個年代的紐約,亦是書寫的精華……佛洛伊德、莎士比亞與福爾摩斯之外,大蘋果的古典風韻也很值得你咬一口。──莊裕安(作家) ?謀殺是最神秘的死亡方式。多數的死亡,死亡發生之後一切結束,而謀殺,在死亡發生之後,一切才開始……而解析謀殺,其實就是解析兇手。──袁瓊瓊(作家) ?推理、懸疑小說的敘事核心總不脫「心」的謎團,《謀殺的解析》堂而皇之乾脆直接請佛洛伊德解謎,但是對大師的論點也多所揶揄甚至挑戰,這也是這本小說最有趣的地方。── 喻小敏(博客來書店圖書部經理)
.「這部關於自我和本我的小說,情節曲折離奇,可說是一大饗宴……」──《每日新聞報》
.「充滿了無數的伏筆、英雄和惡棍之間曖昧的界線,以及明顯的故事張力……再次證明,犯罪小說和文學也可以融合為一。」──《落磯山新聞報》
.「一樁超完美懸疑謀殺案,細節精心考究,成就一部歷史類型小說的經典。」──《娛樂周刊》
.「作者運用了各種心理分析的觀點,卻能同步維持小說結構的嚴謹。他用一種慧黠、潛移默化的方式,處理許多知識層面的題材。」──《時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