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81600448 |
定价 |
NT410 |
售价 |
RM64.10 |
优惠价 |
RM57.05 *
|
作者 |
朗天
|
出版社 |
點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3-0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2 页. 21.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主體關乎意志……有意志才能改變現實」。在「最艱難」的日子,對電影、對香港,尤其是香港電影,我們都沒有喪失信念。在見證「香港電影已死」、「香港電影已完成歷史使命」的喪氣論述中,在香港人自我矮化,慌不擇路但求融合中,作者希望和所有香港人一起反省,詮釋,重新掌握香港之為香港的主體性。這儼然是《後九七與香港電影》續篇的文集,收錄了作者2007年至2012年,不忘建立香港電影主體論述的文字,與其說是宣言,不如說是又一封情書。
作者簡介
:
朗天
愛好思考及寫作。香港本土影評人,亦撰寫書評、劇評及小說,策劃文化活動;劇場及電影編劇;大學兼職講師;傳媒工作者。曾任台灣電影金馬獎、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評審。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部分:香港性與香港精神 甚麼(才)是主體──循香港電影進入香港主體性論述 新香港電影,新的主體性──從打擂台獲電影金像獎說起 代表著香港核心價值的七小福
第二部分:見鬼的城市──後九七移情 見鬼的城市 成也風雲,敗也風雲──香港文化苦杯 奪面˙換位˙安蒂岡妮──一種對香港主權移交的神話評論 67-89-03及84-97-03的雙時間軸 97-07──這十年發生了甚麼
第三部分:永別了!圍城 廢男與烈女傳說──回望圍城時期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的曲線文化 重演港片土風──赤壁的時代意義 十月圍城的幻相遊戲
第四部分:後後九七再出發 求變心切──2007香港電影回顧 小本經營與第三條路──2008香港電影回顧 第三條路終於出現?──2009香港電影回顧 甚麼事也沒有發生──天水圍的日與夜 打開後設想像──天水圍的夜與霧 港產片還有多少路走?──兩部天水圍的啟示 葉問──不是又一個民族英雄 港式新男人的完成 打擂臺的各種啟示──打天才波打到何時? 李小龍的認人認片遊戲 懷舊消費已成氣候 港女復歸──單身男女和高海拔之戀II的曲折轉進 披著羊皮的狼?──從關雲長思考香港文化策略定位 香港電影為誰而拍──從竊聽風雲說起 由無奈到反擊──兩集竊聽風雲的變化 武俠──義無反顧的棄港認港
代跋 桃姐──本土的勝利?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