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郭成棠教授的回憶錄,分別刻畫出他人生的三個階段,從年少艱辛求學,到抗日逃亡、來台任教、赴美深造,以及三十多年來在事業和學術上的成就,其一生奮鬥的歷程、剛毅不屈的精神,對許多奮力求進的青年來說不無他山之石的作用。
作者簡介
郭成棠
1924年出生於四川省隆昌縣,1949年來台。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拉特格爾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匹茲堡大學政治學、歷史學碩士,匹茲堡大學歷史學博士。曾獲美國福爾布萊學人。來台後曾任師大附中教師,並為校歌作詞者;後赴美求學,曾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服務三十多年,創建東亞圖書館並任館長,使其成為全美東亞圖書館前十五大之一。亦曾創辦《學生》、《前奏》等刊物。著有《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學府鏖戰錄》、《運乎晝夜集》、《生命的琴鍵》及英文學術專著十多種。
序 ∕朱永德前言第一章 少年時代一、四川省隆昌縣「雲頂塞」的郭氏宗族二、「大青杠」與雲頂塞的關係三、童年記憶中的片斷和早期教育四、父親的早逝和家庭的突變
第二章 貧窮苦讀追求新知的年代一、考上隆昌縣立初級中學,但學費難於籌措二、級任老師的關懷和校長的資助三、初中畢業後的處境和苦思四、步行六百里到成都報考省立成都師範學校五、聖燈寺的三年(一)學習環境和學習生活(二)夏令營的啟示(三)「跑警報」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四)生活的清苦和對前途的想法
第三章 考進了抗戰時期的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一、一年級在柏溪的學習和生活二、沙坪壩多彩多姿的兩年時光(二年級和三年級)(一)教授的陣容和學習生活(二)做了校園中一份鉛印報紙的副總編輯(三)時局的突變和主持校園筆陣的感受(四)一九四六年的暑期三、復員南京後的中央大學(一)短暫的安寧和希望(二)沈崇事件點燃了全國學運的野火(三)中央大學成了中共領導學潮的中心(四)學者對於時局的反應
第四章 初入社會和逃亡生活的開始一、朋友和工作二、在國共戰爭中選擇自己的道路三、我們的最後希望──「活路」四、上海灘上難忘的一個大悲劇五、我們決定逃亡了(一)離開上海的驚險鏡頭(二)開始了解什麼是飢餓(三)第一次做了難民
第五章 流亡到了台灣一、風雨飄搖中從事教育工作二、一個朋友被監禁和台灣的政局三、「白皮書」的陰影和創刊《青年時代》四、韓戰穩定了台灣和創辦《學生》(半月刊)五、台灣點滴
第六章 留學美國一、飄洋過海十九天二、初到美國的一些接觸和感想(一)何欽翼的熱情協助(二)胡適之先生的一面之情(三)紐約中國學生素描(四)作客記三、于斌樞機主教的啟示和創辦《前奏》季刊四、半工半讀的經驗五、匹茲堡大學的一年第七章 孤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一、改學圖書資訊學和進入專業的行道(一)在傑若和婷娜家的一頓晚餐(二)紐布朗斯克的一年(三)理想與實際之間二、決定留在匹茲堡大學(一)創業和念書(二)關鍵性的一九六五年(三)不可忘懷的一位教授(四)四喜臨門(五)半職寫博士論文和一個小插曲三、兼顧專業和學術(一)東亞圖書館與東亞研究中心的齊頭並進(二)李奇威將軍(General Matthew B. Ridgway)的出現(三)專業上的一帆風順(四)親赴遠東採購書刊和與遠東主要圖書館建立交換關係(五)代表著作出版和被選為福爾布萊學人(六)參與「國建會」和第二度遠東之行四、校園政治和作者的最後勝利(一)匹大圖書館的行政在蛻變中(二)文化交流的繼續擴展和講學於武漢大學(三)學術和專業的獨立性(四)美國大學的「校園政治」問題(五)退休和感言
第八章 回國訪問和講學的觀察和感受一、一九七五年的回國訪問(一)決定訪問的因素(二)訪問的過程和實際經驗(三)訪問的收穫和感想二、一九八二年應南京大學邀請的訪問(一)在南京參加校慶(二)在北京購買書刊(三)在太原訪小弟(四)到西安觀賞秦俑(五)到成都訪問老朋友(六)回瀘州探親(七)在蘇州的一些活動和在香港、日本購買書刊(八)中國大陸開始在變三、一九八七年講學武漢大學(一)一九八五年武漢市和匹茲堡市結為姊妹市(二)到達武漢前「莫須有」的一些困難(三)從到武漢大學講學想到的有關問題(四)上海和杭州的臨時訪問(五)在武漢大學講學的新經驗四、中國的希望在哪裡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