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photography 。 i 是iPhone,是我,也是愛。 透過i,我們發現觀看世界的所有可能。
百年來攝影已經歷底片的誕生與告別、拍立得的發明與停產,現在它又引領我們進入另一個影像被每一個「我」所愛的時代。在《AURA 04 i photography》中,我們並不想把手機攝影視為一種新的攝影手段,但我們發現對於手段的態度與理解,經常成就了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如同攝影評論家顧錚所舉例,無論塔柯夫斯基還是森山大道,他們拍攝出來的風格各異的拍立得照片,都是藝術家在克服了對於手段的迷思後,自由地選擇了表達手段後所達成的不可取代的貢獻。
所以在手機攝影時代,我們也許可以對有興趣生產影像的人說:手段不分高下,觀念才見高下。
◎川內倫子2012年最新手機日記作品 ◎用iPhone拍攝桑迪颶風登上TIME雜誌封面的報導攝影家Benjamin Lowy ◎上海攝影大師陸元敏繼使用LOMO相機後的最新手機創作 ◎2010年連州攝影節大獎獲獎攝影家塔可的「TRIFLES 塵芥集」 ◎綜合觀念攝影與手機攝影的Penelope Umbrico ◎中國新銳藝術家雷本本的手機私影志 等十七名日本、美國、中國攝影家的手機創作。
作者簡介
收錄攝影家: 川內倫子,Benjamin Lowy,Penelope Umbrico, 陸元敏,韓磊,塔可,馮立,王軼庶,王寅,沈禕,雷本本, 蔡雅妮,鄭福利,王東佳,閻洲,烏雲,何嗖嗖
川內倫子KAWAUCHI Rinko,1972年生於滋賀縣,2002年以《Utatane(□□□□)》、《花火》(LittleMore)獲第27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2009年獲得美國紐約ICP的第25屆無限獎藝術部門獎,主要個展包括2005年「AILA + Cui Cui + the eyes, the ears,」(法國巴黎卡地爾美術館)、2007年「Semear」(巴西聖保羅近代美術館)、2012年「照度 天與地 讀影」(東京都攝影美術館)等。最近的著作包括已有五個國家出版的《Illuminance》(Foil)、《照度 天與地 讀影》(青幻舍)、《光與影》(私家版)等。
Benjamin Lowy是一位獲獎無數的紐約攝影家,2002年獲華盛頓大學學位後便以記錄伊拉克戰爭開始他的報導攝影生涯,他拍攝的伊拉克作品被美國圖片新聞(PDN)選為21世紀最代表的影像之一,除此之外他拍攝的蘇丹、阿富汗的紀實作品也被泰德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等展出且收藏。2011年他的〈Iraq | Perspectives〉獲William Eggleston選為杜克大學紀實研究攝影獎項得主,2012年獲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的報導攝影無限獎。他並開始以手機拍攝報導作品,他以iPhone捕捉桑迪颶風肆虐的作品被時代雜誌Time用作該期封面。
Penelope Umbrico是一位關注於圖像的攝影家,她於加拿大安大略藝術大學畢業後,於紐約SVA拿到藝術碩士學位。2006年她拍下在Flickr網站搜尋黃昏一詞得到的5萬多張照片中的太陽部分,並以柯達相紙沖洗出來組成《Suns from Flickr》,2009年平遙攝影節曾展出這件作品。Penelope Umbrico的作品向來交織數位與類比的要素與程序,她認為在這個時代所有攝影都是去脈絡化的,2012年她參加Aperture六十週年紀念群展「Aperture Remix」發表的〈動山(1850-2012) Moving Mountains(1850-2012)〉便是最好的例子。
塔可,出生於中國青島,就讀中央美術學院、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攝影系後轉讀紐約藝術學校聯盟,現工作居住於紐約。他平常使用Alpa 12TC相機,對攝影的自我格言是「攝影是“0”」,他有時晝伏夜出用手機拍攝天地將沈睡的「TRIFLES 塵芥集」。他的《詩河山考》獲2010年連州攝影節大獎,2013年出版同名攝影集,為極受關注的中國年輕攝影家。
顧錚,1959年生於上海,攝影評論家、策展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日本大阪府立大學博士。曾參加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亞洲攝影雙年展等大型展覽的策展工作,著有《世界攝影史》、《現代性的第六張面孔:當代視覺文化研究》、《中國攝影新銳》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