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四射的巴黎是風格時尚、美學品味、豐富人文的代名詞。
然而一個女子在無親無故的異鄉,帶著兩個稚女生活,是怎樣一種光景?追求充實自我和照料孩子的幸福感,能否互相滋養、相輔相成?有了孩子就意味著要告別藝術家生涯?客居異域,如何面對許多無可避免的偏見與誤解?
法國《華報》副總編輯施文英在法國研習藝術及文學史,結婚生女後勇於追求一種與潮流背道而馳的幸福。全書不見人們慣常對單親生活的既定印象,反而從文中的詩詞藝術與音樂藝術裡,品味出生活與思想的開闊細膩。讀者不單讀到一位母親慈愛堅強的心,也讀到一位樂於、勇於探索新生活的新女性的心。
名家推薦
「施女士原是才華洋溢的藝術工作者,即使走過母兼父職的苦澀艱辛,筆下卻有幸福甘甜的滋味。她在親子互動中認識自我,文筆真摯動人,處處散發生之喜悅。」
──邱坤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她在面對自己和兩位女兒以及周遭環境時,能一貫保有一份清醒的自我──盡可能走在生活之上,而不是俯在生活之下,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單親精神』,這個認知是:在雙份的生活負擔、責任壓力之外,豈不也同時擁有超值的親情大餐、生命滋味?」
──彭蕙仙(資深媒體人)
「也許我們該換一種方式欣賞巴黎?也許,該試著穿透浮華表象,進入其中品嘗更貼近人生的文化本質?施文英的巴黎單親路固不免顛簸,卻帶來一種關於這座美麗城市更誠懇、有血有肉的真實呈現。」
──楊子葆(外交部政務次長、前駐法國代表)
「施文英女士藉著闡述自身的巴黎經驗,邀請讀者分享旅居法國帶給她的情愫、猶疑與喜悅。她也讓我們看到她在面對逆境時表現出的勇敢,如何因為困難障礙的鍛鍊而更為堅強。……這是綜合現實與心理層次所表達的一部既共同又獨特的經驗之談。」
──潘柏甫(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本書特色
◎單親生活態度的指南書
目前台灣單親教養的市場龐大,「全球化下候鳥家庭誕生!」、〈兩岸分偶時代來臨:百萬台商太太的憂慮〉《今周刊》(309期) ……,近十年,單親、離婚、夫妻分隔兩地(島內、兩岸或異國分偶)等家庭型態不斷增加,尤其是分偶家庭,隨著資訊、科技、傳播、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與個人自我追求的需求,世界變小了,天涯若比鄰,這種家庭將會愈來愈多。
另外據統計,台灣每十戶中就有一戶「單親家庭」(離婚、喪偶、分居、未婚懷孕及惡意遺棄),總數近58萬戶,加上景氣低迷、家暴虐童事件頻傳,而異國單親教養的難度更高、挑戰更大。本書「和許多單親書不同的是,作者書寫的時間很長,從懷孕一直寫到孩子結婚,……因為時間夠長,也有機會見證或佐證作者所持教育理念與生活態度,所造就的正面效果,書中點滴,也就更有值得參考之處,所以本書也可說是一本單親生活態度的指南書。」
◎分享所有家長關心的親子問題
工作和親情如何取捨?單親的孩子人格都不健全?分偶家庭有幸福的結局?追求充實自我和照料孩子的幸福感,能否相輔相成?客居異域,如何化解偏見與誤解?
本書「讓我們看到一位願意用心、勤於安排,更重要的是,正面看待生活的母親,能夠給孩子多麼豐富、多元、自主的成長歷程與人生態度,因而讓『家』有了不同的氣氛,也讓兩位在異國生活的孩子,有個健康、自信的生活態度,這是最讓讀者感動與學習的地方。」
◎提供我們不知道的巴黎風景、法國印象
本書迴異於眾多書寫巴黎的旅遊休憩書,也不同於在花都留學、工作的生活體驗,是本品味出眾的異國生活體驗書,生命的開闊、豐盛躍然紙上。
◎提供移居者、政府和民間借鏡
台灣是移民社會,不論移出或移入皆相當蓬勃,本書作者是法國教育體系、醫療系統、社會福利政策的觀察者與使用者,以及法國人道主義的受惠者,可提供台灣移居者、社會福利、內政、教育、醫療、文化等政府機構借鏡。
作者簡介
施文英字菊佳,福建晉江人。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士,文化大學藝術碩士,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文史碩士,博士班研究。在法國研習藝術及文學史之餘,並曾在巴黎國際大學城舉行畫展;其後在法國華文報刊任記者、編輯、翻譯,以及美術設計,並為法國《華報》繪作時事、生活漫畫。
現為法國《華報》副總編輯,並為法國插畫家協會會員。多年來,在海內外各地報章雜誌發表了不少新詩、散文、藝術報導及評論等。譯有法文小說《難忘里昂情》,著有《中國剪紙的形式與演變》、《禪宗思想與中國繪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