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登輝與台灣國家認同
|
|
Lee Teng-hui and Taiwan,s Quest for Identity |
|
|
|
|
|
|
|
|
ISBN |
9789578015142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优惠价 |
RM48.68 *
|
作者 |
蔡石山
|
译者 |
曾士榮、陳進盛 |
出版社 |
前衛
|
出版日期 |
2007-0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60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是第一部李登輝的英文傳記,也是一本論述台灣艱苦奮鬥、多元文化、複雜歷史的嚴謹學術著作。
作者執教美國大學逾三十五年,他以史家專業,敘述台灣小島在歷經外來政權統治下,所演變的複雜社會,以及台灣人追求「國家認同」的曲折過程。本書除了提供「歷史主角」李登輝豐富、神祕、富有爭議性的個人寫照之外,同時褒貶李登輝的政治理念與行政措施。
李登輝的人生歷程是百年來台灣歷史的縮影,也是台灣難能難得的領袖人物。本書以他成長、求學和從政背景為主軸,循序刻劃出島民從「日本人」,過渡到「中國人」,再自我覺醒成為「台灣人」的心路歷程,以及台灣人所承受的心理折磨。李登輝具有待機求變、啟發創新、沈著反抗的堅強性格,非傷痕過深而扭曲的奴隸性格,亦非屈從忍辱、逆來順受的奴婢性格。
本書在分析島民性格時,作者以改朝換代的大歷史背景為座標,再論述台灣社會文化的演變,以及新的「殖民語言」對島民的生活困擾。作者用基督教贖罪(redemption)的教義,來解釋李登輝的「善變」。戰後,由於「黨外」「海外」台灣人勇敢持續抗爭、犧牲,李登輝一生才能平步青雲,退休後全力奉獻於台灣的主權獨立。
本書對李登輝的智識世界,他提倡的本土意識、生命共同體、兩國論、新台灣人、國家民族主義,都作深入闡述,幫助讀者了解近年來,台灣政黨間為何相互攻訐謾罵,統獨議題何以爭論不休,作者都提出精闢的解說。 |
|
|
|
|
|
|
|
|
|
|
|
|
|
|
目錄
代序/許雪姬
前言
致謝語
第1章:李登輝誕生時的台灣
第2章:一個台灣經濟學人的日本教育
第3章:受困於戰爭與屠殺的鉗口:李登輝的悲情歲月,1944-1947
第4章:一個學者的形成
第5章:皈依基督信仰、轉向國民黨的李登輝
第6章:初嘗權力
第7章:省主席與副總統時代,1981-87
第8章:李登輝總統,1988-93
第9章:領導台灣鞏固民主
第10章:結語
參考書目
英中文對照表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