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我的茶文化辨識系統
第一篇 茶道觀念 1 茶道藝術家的聖戰 2 泡茶的藝術美 3 品茗的藝術美 4 茶湯的藝術美 5 賞茶的藝術美 6 茶具上的標籤可去可留 7 茶道無正式與非正式之分 8 茶席茶會需要音樂陪襯嗎 9 茶道作品要說自己的話 10 茶席與音樂的關係 11 茶法的真義 12 誰來泡茶的重要性 13 喝茶慢的必要 14 茶席上要有茶食嗎 15 茶與人、地、物關係 16 茶與人、地、物感應 17 茶湯是茶葉新生命 18 茶道老師必須親自泡茶奉茶喝茶 19 喝茶為何要會泡茶 20 要喝「好茶」 21 泡茶者資格檢驗表 22 我的珍茶一定要找他泡 23 等就等吧 24 茶會自備品杯使用說明 25 奉茶的原則 26 茶道藝術與茶道科學 27 自在品味 28 茶食與品茗間的爭議 29 花、茶、具與茶道的距離 30 隨性不同於自在
第二篇 茶文化復興 1 泡茶者該有什麼表情 2 辦中學生茶藝生活營聚焦在哪裡 3 馬來西亞茶道在哪裡 4 現在時空的茶文化要穿什麼服飾來泡茶 5 茶文化復興初期十年的茶館 6 錯過茶文化復興的茶館 7 馬國茶文化復興的快速發展 8 馬來西亞茶文化的誕生 9 盡是吃東西的茶館 10 杭州茶館見聞記與觀後感 11 他們為什麼要學茶 12 為馬來西亞的茶文化復興記下一筆 13 穿自己的茶衣 14 是壞習慣不是傳統茶文化 15 如何讓陌生人進入喝茶領域 16 您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看待茶的 17 茶道藝術展演應如何安排 18 別低估了茶友的能力 19 我對自己負責 20 「創新」不一定是好的「創作」
第三篇 泡茶 1 泡茶新舊觀念 2 茶葉不骯髒 3 第一泡就把茶泡好 4 溫潤泡也不在普洱茶運用 5 茶葉不能捏碎沖泡 6 泡茶的繁與簡、難與易 7 老茶不必溫潤泡 8 如何看待老六堡的陳放味 9 初學者如何學泡茶 10 浸久一點與浸快一些 11 撿起打翻了的茶 12 沖泡茶之碎片 13 不舒服時要「喝對」茶 14 不同人泡的茶有不同效果 15 風格各異還是風格有誤 16 茶杯衛生的處理 17 泡茶者的投入與感染 18 泡茶者調整茶味後再奉茶之談 19 這麼多人的泡茶練習怎麼辦 20 你泡茶我學功夫 21 怎樣叫做把茶「泡好」了
第四篇 品茶 1 品味茶的相、色香味與渣 2 團揉茶的風格與享用 3 新舊佛手茶的欣賞 4 思念老焙火烏龍茶 5 傳統型、熟香型及清香型鐵觀音之別 6 茶的好壞我知道 7 將龍井放成老茶 8 新老茶的欣賞 9 為什麼要開一堂課叫〈品老茶研習班〉
第五篇 器物 1 泡茶可使用不同茶器 2 選泡茶器的真義 3 紫砂壺牽強附會的說法 4 這樣那樣的壺泡茶特別好喝嗎 5 茶具與泡茶品茗的關係 6 杯子質地與品茗關係之測試報告
第六篇 茶會 1 茶道表演的現代精神 2 龍井品茗會 3 無我茶會之抽籤談 4 「品茗茶會」商品化的過程 5 無我茶會之茶席、泡茶談 6 普洱六堡水仙茶會記 7 招待老師喝茶的錯誤實例
第七篇 推廣 1 時髦觀音茶的弊病 2 茶商品是茶文化與茶的結合 3 茶企業設宴不喝茶 4 餐廳供應茶水的新方向 5 茶的香味怎麼說 6 茶葉產品說明的編寫 7 茶葉產品說明的培訓手冊 8 製茶、賣茶也要會泡茶喝茶 9 賣茶從業員需要具備資格嗎 10 檳城茶會記 11 是茶會活動還是品茗商品 12 買茶來喝與買茶投資 13 發展茶文化沒茶泡
第八篇 品茗館 1 泡茶師在職場的地位 2 泡茶藝術家 3 泡茶師掌席時的工作 4 茶譜的規劃 5 泡茶師的道場 6 為新年茶會規劃的茶譜 7 為敏感體質茶友規劃的茶譜 8 給孤獨長者的茶譜規劃 9 誰上品茗館喝茶 10 品茗館營運法則 11 老茶品茗館開張 12 「老茶品茗館」泡茶席設置 13 現在開設品茗館的時代性意義 14 三十年從茶藝館到了品茗館 15 我們急切需要的品茗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