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2213568 |
定价 |
NT440 |
售价 |
RM68.80 |
优惠价 |
RM61.23 *
|
作者 |
陳遠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09-1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67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作為一個新聞記者,我不單單對於當下感興趣,對於往日的舊聞,有時候反倒比「新聞」更感興趣。這讓我在同行當中,顯得有些「另類」。這種狀況,和我在讀書時,學的是化工專業,卻喜歡歷史,被師長視為「不務正業」的情形,很類似。
作者簡介
陳遠
學者、資深媒體人,現居中國北京。多年來關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文化生態變遷、知識份子研究等題目,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燕京大學的史料收集以及相關研究,另外則側重於重新構建民國史體系。文章散見於中國《南方都市報》、《溫故》、《財經網》、《鳳凰週刊》、《隨筆》、《東方企業家》,並數次被《新華文摘》轉載,作品被多家選本選錄。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被忽略的大師─李宗吾傳》、《道器之辨》、《逝者如斯未嘗往》、《正說李宗吾》(秀威)、《逝去的大學》(編著)、《斯人不在》(編著)。2008年5月至香港中文大學做短期訪問研究。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輯舊時風物 清華風物今安在? 不同的大學,相同的命運 令人懷念的老報館 家學的消亡 看那一群風流的人物 老南開人的一代風騷 北大幾段走麥城的經歷 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北大一一○周年校慶的反思 胡適日記中的學潮 胡適不寬容的一面 梅貽琦的選擇 生死皆寂寞的教育思想家 「性」博士的文化氣魄 蔣夢麟:聯合中的現實考慮 梅貽琦:西南聯大的真正掌舵人 司徒雷登:燕京大學的靈魂
第二輯學人今昔 黃炎培:以教育始,以政治終 此般師生此般情──金岳霖與殷海光 在學術與氣節的蹺蹺板上 被辜負的愛國心 梁漱溟的骨氣和底氣 歷史的弔詭──從張季鸞之死到胡政之之死 李新回憶錄的一致與不一致 人間正道是滄桑 費孝通的兩個世界 刀割到自己方覺痛──讀《往事回首錄》 賈植芳:負傷的知識人 知道的和說出的
第三輯舊瓶新酒 蔡元培為什麼能夠做成最成功的教育家新解 由燕京大學想到的 「北大是常為新的」新解 西南聯大:不是最好的學校 蔣介石:總統原來是常人
第四輯人物論述 章乃器:在政治和經濟的天平上 傅涇波:站在司徒雷登身邊的人 大公報四巨頭 「黨天下」發表之後 各方面的反映以及一九五七年儲安平人際關係考察
第五輯讀書劄記 兩相比較讀《家書》 家書中的歷史 僅有理念是不夠的 自由不在彼岸,而在於爭取 道與勢之間的黨人之爭 一杯毒酒,他卻甘之如飴 陶菊隱又如何?
第六輯聆聽前輩 李澤厚:《論語》非聖經 余英時:《論語》只能「冷讀」,不能「熱讀」 許倬雲:《萬古江河》是思鄉,更是對中國的期望 與唐德剛先生聊歷史
後記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