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致謝
第一章 緒論
壹、主體的復歸與生命的開展:從旁觀者到行動者
貳、關鍵概念的考察與本書的章節架構
第一部 文本考察
第二章 交叉口:初探一九九○年代後期的性別、敘事與自我
壹、議題浮現:私我敘事中的性別意涵
貳、性別、語言與自我呈現
參、研究方法
肆、文本分析與作者訪談
一、徐璐《暗夜倖存者》(1998)和賴東進《乞丐囝仔》(2000)
二、林正盛《未來,一直來一直來》(2001)和柯淑卿《一隻蝴蝶飛過》(2001)
伍、發現與小結:新千禧年之際,不同性別自我的流動與交會
第三章 個人敘事的社會存在:台灣自傳作品的傳播者考察與內容分析(一九五○?二○○四)
壹、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台灣自傳∕自我文本的社會考察
貳、文獻探討及研究問題:自傳、個人與社會
一、自傳與個人
二、自傳與社會
三、研究設想與研究問題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的定義
二、抽樣過程
三、變項的尋繹與分析方式
肆、資料描述與交叉分析
一、誰在寫自傳
二、為什麼寫自傳
三、自傳都寫些什麼
四、自傳如何呈現
伍、發現與討論
一、不同時段、年齡、性別與族群的敘說呈現
二、討論與建議
第二部 課程探究
第四章 教育、敘事與個人發展
壹、前言
貳、知識、敘事與學校教育
參、教師知識、專業認同及教師敘事
肆、師生對話、課程故事和敘事探究
第五章 「說故事」的課程實踐與敘事探究:傳播教室?的知識、自我和關係
壹、失落的環節:「人」在國內傳播教育與相關討論中的缺席
貳、課程尋歷與研究施作:「說故事」這堂課是怎麼來的?如何探究其中的課程故事?
參、課程故事:教師眼中的課程施作與課堂互動
一、波折和反饋
二、反省與調整
三、成果及迴響
肆、課程理解:上課同學的回饋和反應
一、兩種歷史
二、他人的注視與自身的形象
三、「知識」VS.「認識」
伍、課程檢視:來自系上教師及情境之外的專家的觀察、分享與建議
一、跟既有的學習方式打仗
二、課程在「溝通知能」與「生命故事」間游移
三、對故事嘉年華的看法與未來課程施作的建議
陸、補闕的拼圖,流轉的故事:教室?的風景與小徑
一、對知識—教育的想像與課程體驗
二、課堂對話和道德願景
三、成員關係和自我整飾
第六章 結論:敘事、自我與認同在台灣
壹、進入社會發展期程中的個人生活與自我敘事
貳、總結與前瞻:自我敘事的歷史圖景與行動實踐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表目次
表2-1 《一隻蝴蝶飛過》中的主要生活與事件年表
表3-1 1950?2004年間自傳文本之母體數與樣本數
表3-2 自傳與社會中的性別和族群(百分比)
表3-3 自傳與社會中的年齡和教育程度(百分比)
表3-4 傳主的領域專長(百分比)
表3-5 傳主的寫作理由(百分比)
表3-6 不同性別、年齡與族群之傳主的寫作理由(以排序第一者計算之)
表3-7 自傳的敘說主題(百分比)
表3-8 不同性別、年齡與族群之傳主的敘說主題(以排序第一者計算之)
表3-9 自傳的敘說時序(百分比)
表3-10 自傳的展演核心(百分比)
表3-11 不同性別、年齡與族群之傳主的敘說時序(以排序第一者計算
表3-12 不同性別、年齡與族群之傳主的展演核心(以排序第一者計算
表5-1 第一年的課程大綱
表5-2 第二年的課程大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