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戀愛中的男人
我的愛不知道我是誰,而我自己也不知道。
大文豪歌德一生中,最溫柔纏綿、最炙烈灼人的感情,在此昇華為「真實」與「藝術」。
甫出版銷售即破100,000萬冊
榮登《明鏡週刊》、亞馬遜網路書店各大排行榜
翻譯授權二十國
在這段愛情中,男人是女人的初戀,女人是男人的最後戀情,兩人卻共譜了人生的悲喜劇。
「當他看見她時,她的雙眸正凝視著他。」
小說的第一句從「眼神的花火秀」開始,場景為1823年7月11日黃昏,溫泉勝地瑪麗亞溫泉鎮的噴水池畔。大文豪歌德與烏麗克,雙雙墜入愛河。
他,73歲;她,19歲。
這段黃昏之戀並非杜撰,而是真有其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形容它是「罪惡、唯美、荒誕、震撼人心的故事」!
當代德語文壇大將馬汀.瓦瑟根據此文學軼事,寫下一則不可能的戀情,動人激昂而又溫柔纏綿,透過文字的力量與熱情,讓人折服於那排山倒海而來的情感。當馬汀.瓦瑟於讀書會朗讀此作時,德國總統親至現場聆聽,席間笑語不絕。「瓦瑟的新作有那麼好笑嗎?」評論家表示:「只因為寫得太妙了啊!」
馬丁.瓦瑟之愛情名言佳句
「的確有天堂,兩人彼此相屬;的確有地獄,獨缺一人。」
「世上根本不該存在不被愛的愛情。」
「愛神的箭是唯一具殺傷力的武器。」
「我的愛不知道我是誰,而我自己也不知道。」
「婚姻,只有在兩人當中有一方不若另一方認真時,才屬必要。」
「摩西的訓示少了最重要的一點。你不可戀愛,這才是第一誡。」
「戀愛中人乃刀槍不入,除了所愛之人,沒人傷得了他。」
「某些人會經歷一次重來的青春,而某些人一生只能年輕一次。」
作者簡介
馬丁.瓦瑟(Martin Walser)
1927年3月24日出生於德、瑞、奧交界博登湖(Bodensee)畔的瓦塞堡(Wasserburg)。小時候父親去世,協助母親在餐館工作。十七歲時,被徵召入伍。退伍後,進入大學攻讀文學、哲學和歷史,以研究卡夫卡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曾任電台、電視台的導演。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三十歲起專職創作,目前定居於博登湖畔。
出版作品近六十部,小說擅長描寫人物內心世界、精神生活、情感糾葛,常刻劃細節和以譏諷手法反映社會現實。1978年出版小說《逃亡的馬》,觸及知識分子苦悶遁世心情,躋入年度十大暢銷書,並獲得評論界一致讚揚。曾經多次前往美國、英國大學短期講學,教授德語文學和創作。為德國四七社成員、國際筆會德國中心理事、柏林藝術科學院院士、德意志語言文學科學院院士。
獲頒各種文學獎,包括四七社獎、赫塞獎、霍普特曼獎、席勒促進獎、畢希納獎、賀德林獎、德國書商協會和平獎等。除此之外,也獲德國政府頒發的「功勳勳章」,以及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文學勳章」。
作品有《半場》(Halbzeit)、《恐懼頂端》(Angstblute)、《愛情的瞬間》(Der Augenblick der Liebe)、《一個評論家之死》(Tod eines Kritikers)、《噴湧之泉》(Ein springender Brunnen)、《逃亡的馬》(Ein fliehendes Pferd)、《狩獵》(Jagd)、《菲力普堡的婚姻》(Ehen in Philippsburg)、《沒有彼此》(Ohne Einander)、《愛情的履歷》(Der Lebenslauf der Liebe)、《靈魂工作》(Seelenarbeit)、《燃燒》(Brandung)、《天鵝之屋》(Das Schwanenhaus)、《捍衛童年》(Die Verteidigung der Kindheit)等等。另有詩集《受虐之獸》(Das geschundene Tier)以及《生活與寫作: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三年的日記》(Leben und Schreiben. Tagebucher 1963-1973)。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近期譯作包括《K一頓卡夫卡》、《複製一個我》、《遊戲》、《撞上你愛上你》、《美麗的賽登曼太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