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發生在1950年至1953年之間的朝鮮戰爭,是冷戰期間,在東北亞發生的激烈熱戰,也是民主政體與共產政體兩方勢力角逐浮上檯面的博奕場。如今,戰火停熄一甲子餘,國際政權歷經改朝換代,政、經強權早已板塊移動,換上不同彼時的面貌。但是朝鮮半島的對立仍在,朝鮮戰爭的餘燎未曾徹底撲滅,影響所及深刻關乎你我。理解朝鮮戰爭即是參透現今國際政局的第一關鍵,然而,既往研究相關議題卻屢屢被擋在機密之外,難以深入,留下更多匪夷所思的問號阻塞於胸。
.對中國而言,朝鮮戰爭的爆發是注定的嗎?抑或是一連串的「誤判」與決策錯誤所引起的呢?
.當金日成於1949年提出用軍事手段統一朝鮮的設想後,俄國一直不予支持,直到1950年1月底發生了變化,這一重大變化何以會發生?
.朝鮮戰爭以及中美之間的直接軍事衝突本來是有可能在中國部隊入朝參戰三個月後便結束的,何以朝鮮戰爭又多打了兩年?
.如果,中國參與朝鮮戰爭並非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歷史宿命」,那麼,是怎麼樣複雜交錯的歷史、地緣政治及意識型態相互牽扯才造成的結果呢?
國際冷戰史重量級學者沈志華依據大量的確鑿史料,綜合中港三地、美國、俄國等多元一手訊息,探討了蘇聯的亞洲政策以及中蘇同盟和朝鮮戰爭之間的廣泛鏈結,進一步分析蘇聯、中國和朝鮮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後各自的立場及三國間的博奕。對朝鮮戰爭起源與中國參戰等問題作了縝密的分析和探討,不僅顛覆了曾為人們所熟知的種種敘述與結論,也更深入地揭示了中蘇同盟及中國入朝參戰這兩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解密三十八度線的重鎖謎霧。 本書特色
與韓戰爆發同年出生的作者,以冷戰研究為職志,作者考掘出中國、俄國、美國等多方尚未曝光的第一手資料,從證據出發,對韓戰及中國與朝鮮、蘇俄的外交關係發出讀到見解。本書的研究立場也有別於西方對冷戰史的關懷,跳脫西方學術的框架,闡述中國學者看待朝鮮戰爭與冷戰的角度。
作者簡介 沈志華
1950 年4 月出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冷戰國際史項目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為冷戰史、蘇聯史,尤其致力於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史。代表作有《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思考與選擇:從知識份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等,並主編34 卷本《蘇聯歷史檔案選編》、3 卷本《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8 卷本《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等文獻資料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